天津市塘沽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6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5.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6.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9%。全区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等级资格的建筑企业57家,实现利润总额1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4.53%,上缴税金5.08亿元,比上年增长26.3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完成增加值49.52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区属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6.94亿元,同比增长14.01%。 货运量继续增加。其中,公路运输6740万吨,铁路运输1488.4万吨。港口吞吐量完成25760万吨,比上年增长7.03%,其中进港10475.1万吨,增长11.8%,出港15284.6万吨,增长4.0%。在港口吞吐量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95万标准箱,比上年净增115万标准箱,增长23.9%。旅客运输增长较快。铁路旅客发送人数145.5万人,增加4.2万人次;天津港,旅客到达量18.37万人次,旅客发送量15.42万人次。车辆拥有量继续增加。年末全区车辆拥有量67339辆,比上年增长17.83%,全区汽车拥有量62194辆,比上年增长19.85%。其中大型汽车11195辆,比上年增长19.35%,小型汽车50999辆,比上年增长19.96%。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7373.21万元,国内平常、挂号信件148.41万件,国内包裹15.01万件,国内特快专递信件、物品14.03万件,报纸、杂志累计份数1284.41万份。邮政储蓄业务发展迅速。邮政储蓄平均余额173227.7万元,比上年增加40768.5万元。 国内商业 批发零售贸易业稳中趋旺。全年我区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增加值9.33亿元,同比增长15.96%;住宿餐饮业增加值9.61亿元,同比增长26.94%。其中区属分别完成9.11亿元和9.56亿元,同比增长14.83%和28.54%。 商业规模日益扩大。按照大物流、大商贸发展格局,我区商业得到长足发展,商业设施日趋完善,全区商业设施总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是2002年的2.1倍。解放路商业街被国家商务部评为全国最具升值潜力的七大商业街之一,新洋市场步行街、华北陶瓷批发市场成为京津冀地区独具规模和影响的批发市场。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购进总额70.52亿元,其中区属61.81亿元;全区规模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总额达到73.13亿元,其中区属64.21亿元。 消费品市场趋向活跃。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43%,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0.8亿元,比上年增长21.1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2.42亿元,比上年增长8.37%。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汽车类零售额1.49亿元,通讯器材类零售额1.32亿元。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蓬勃发展。随着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规划,对我区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注入新的动力,在国家重点宏观调控下,保持了快速稳步的发展态势。我区房地产业本年实现增加值9.63亿元,同比增长26.62%,其中区属7.13亿元。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4.41亿元,比上年增长49.11%,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90.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62%,其中住宅220.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07%;房屋竣工面积150.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倍,其中住宅119.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6倍。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127.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16.62万平方米,基本与去年持平。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额43.84亿元,比去年增长12.11%。 旅游业 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河海为特色的蓝色旅游走廊,吸引八方游客。海河外滩公园、解放路商业街、新洋市场步行街等一批商业娱乐设施,成为塘沽标志性的建筑物,更是外来游客来塘观光的必游之处。2006年接待游客58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 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规模进一步壮大。2006年末,塘沽地区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65.97亿元,比年初增加201.43亿元,增长26.35%,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589.61亿元,比年初增加136.87亿元,增长30.23%;储蓄存款余额254.46亿元,比年初增加34.69亿元,增长15.78%。年末塘沽地区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48.3亿元,比年初增加207.36亿元,增长27.9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461.55亿元,比年初增加53.55亿元,增长13.13%,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63.22亿元,比年初增加148.43亿元,增长47.15%。 2006年末,全区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73.83亿元,现金支出1147.26亿元,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73.44亿元。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各种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面发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共完成总产值50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9.85%,所占比重83.77%,股份制企业完成总产值439.52亿元,比上年增长33.03%,所占比重72.82%,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47.82亿元,增长39.24%, 所占比重62.79%, 私营企业完成总产值11.92亿元,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所占比重15.65%。 私营个体经济增势强劲。2006年,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到2.2万户,其中私营企业5068户。私营个体企业注册资金108.3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5.97亿元,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64家,比2002年增长了2.6倍。私营个体企业从业人员6.99万人,其中私营企业4.71万人。全年实现产值及收入81.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私营企业完成34.6亿元,个体经济完成47.3亿元。私营个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国有资产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 区属商业公司、工业企业改制工作基本结束,完成了渤海度假村、北塘港、自来水公司等企业的改制工作;实施了贻成集团重组新河船厂、世纪集团收购中港船舶、滨海集团并购天津五建等改制重组工作;完善了区国投公司、城投公司、海洋高新区总公司、临港工业区建设开发公司运行机制,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 地区合作 地区间合作明显加强。2006年吸引外地在津投资实际到位额61.72亿元,比上年增长45.36%,其中本市企业投资增幅高,成为吸引内资的主要力量,吸引内资中津外资金14.56亿元,比上年下降58.13%,津外资金所占比重比去年下降58.29个百分点,反映我市企业自身实力和规模有了明显壮大。 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取得明显成效。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6年全区外贸出口总值13.74亿美元,增长42.12%。其中区属3.81亿美元,增长21.02%。三资企业外贸出口依然是区属外贸出口重要组成部分,其占区属外贸出口的48.64%。三资企业在我区注册企业数的不断增多以及规模的不断加大,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从而带动了区属外贸出口的平稳快速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