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绿化美化成效显著。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4.6%,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5%,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19.9平方米。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市容市貌明显改观,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大对工业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源污染的治理力度,大气质量保持稳定。 七、社会事业 科技实力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发展,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发展到19家,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81家,实施火炬计划32个,开发新产品156个,引进科技人员1143人。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区共实施三级星火项目224项,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城郊型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巩固,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实施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形成了幼教、普教、职教、成教相互衔接,共同发展的教育体系,继续保持了在全国的领先水平。全区有普通中学39个,在校生49001人,毕业生11545人;小学128个,在校生54140人,毕业生15293人;幼儿园105个,幼儿入托8836人。全年教育共投入5200万元,完成了牛山一中广场、杨镇二中教学楼等中小学改扩建工程。全区36所初级中学全部通过是及市级规范化验收,高考中有2057人被大专以上高等院校录取。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圆满完成了成人教育五项培训工程的各项指标,培养了一大批有专业特长的实用人才。 文化广播事业呈现生机和活力。年末,全区有电影放映单位10个,业余文艺演出队201个,文艺骨干4000人,文化馆站20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6万册,区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新建了光明文化广场,加强了电影院、新华书店等文化设施建设。有线电视事业较快发展,广播电台、电视台不断开辟新的栏目,提高了节目质量。各种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整体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7个,医院床位1709张,卫生技术人员2771人,城镇、农村卫生站444个。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3.2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1人。医疗保障、卫生服务、执法监督三大卫生体系初步建立,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体育锻炼成为人民“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学生数86182人,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在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上,我区运动员获两项全国冠军,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区中学生代表团实现八连贯。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全区人口稳定。年末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540288人,比上年减少110人,比1995年增加165人,“九五”期间全区人口总量稳定。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17999人,比上年增加8079人,比1995年增加29858人,年均递增6.0%。家庭户平均规模为3人,全区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29人。全年出生人口3863人,出生率为7.15‰,比上年下降2.7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4297人,死亡率为7.95‰,比上年上升0.31个千分点;全年自增人口-434人,自然增长率为-0.80‰,比上年下降3.03个千分点。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顺义区主要数据快速汇总显示:全区总人口为636507人(含外来人口)。共有家庭户179839户,家庭户人口58538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3.3人。从总人口性别看,男性为325157人,占总人口的51.1%;女性为311350人,占总人口的48.9%;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4。从年龄构成看,0-14岁的人口为119191人,占总人口的18.7%;15-64岁的人口为468347人,占总人口的73.6%;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8879人,占总人口的7.7%。从民族构成看,汉族人口为618891人,占总人口的97.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7616人,占总人口的2.8%。从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看,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25929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92841人;接受初中教育的297479人;接受小学教育的149538人。全年出生人口3946人,出生率为6.20‰;死亡人口4056人,死亡率为6.37‰;自然增长率为-0.17‰。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快增长。全年职工工资总额14.6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年末职工人数13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全区职工平均工资11178元,比上年增长19.0%。据城镇居民住户抽样调查(50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81元,比上年增加996元,增长12.3%,五年年均递增13.7%,比1995年增长90.3%;人均消费性支出6237元,比上年增加91元,增长1.5%,五年年均递增9.1%。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户),农民人均纯收入5110元,比上年增加293元,增长6.1%,五年年均递增9.2%,比1995年增长55.0%;人均生活费支出3679元,比上年增加194元,增长5.6%,五年年均递增6.9%。百户农民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电视机133台,电冰箱97台,洗衣机97台,空调17台,电风扇173台,自行车240辆,摩托车46辆,微波炉5台,热水器15台,抽油烟机13台,手机14部,电话93部。 人民生活全面实现小康,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6%和35.3%,比1995年分别降低13.4和19.5个百分点。按照北京市小康标准(高于国家标准),经测算,2000年顺义区农村小康监测与评估结果显示,我区已经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及收入分配综合实现程度为94.5%;人口素质及精神文化生活综合实现程度为99%;生活环境综合实现实现程度为100%;社会保障与安全综合实现程度为71.4%;物质生活质量综合实现程度为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