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区房地产市场建设步伐放缓,市场观望情绪浓厚。除房屋施工面积继续保持增长外,房屋竣工面积、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回落较大。全年共完成房屋施工面积47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1%,竣工面积79.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3%。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4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竣工面积56.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5%。 商品房交易量呈下滑走势。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7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7.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2.9万平方米,下降40.6%;商品房销售额55.2亿元,同比下降33.4%;住宅销售额31.4亿元,比上年下降44.8%。 交通运输 货运、客运、汽修能力不断提高。货运方面运输车辆达到2万辆,其中普通汽车1.8万辆。客运方面营运出租汽车2043辆,境内长途汽车173辆,出租汽车营运收入4亿元。全区二类以上汽修企业163家,维修行业营业收入16.6亿元。 邮政电信 邮政业务稳步发展,新型业务发展迅速。全区有邮政局所35个,其中农村22个。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1022.7万元,比上年增长15.2%。订销杂志78.5万份,比上年增长19.3%;订销报纸2334.8万份,比上年增长40.9%;邮政储蓄年末余额达到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电信业务稳中有升。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4.4亿元,比上年增长6.7%。年末电话用户到达36.98万户,比上年增长3%;宽带用户到达18.02万户,比上年增长26.1%。 消费品市场繁荣发展 批发零售业规模日益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6.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在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吃、穿、用、烧四大类商品销售结构看,2008年吃、穿、用、烧类零售额分别完成33.9亿元、13.7亿元、89.4亿元、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4%、18.6%、18.7%和52.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3.2%、9.3%、61.1%和6.4%。与上年同期相比,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下降0.5、0.2和0.7个百分点,烧类商品上升1.4个百分点。
金融 金融业增加值实现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全区中资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6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65.5亿元,比上年增长32.7%。贷款总量有所回落,2008年末中资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98.8亿元,比上年下降3.6%。 三、对外经济贸易 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全年共新批三资企业36家,比上年减少22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23家、中外合资企业11家、中外合作企业2家,投资总额合计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实现出口创汇总额1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5%。 四、环境保护治理及绿化 全年新植成活树木18.1万株,新铺草坪面积23.4公顷;高标准实施了一批绿化美化工程,城市绿化面积达到1514.6公顷,道路绿化568.4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1%,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改造12处垃圾大箱,建成24座密闭式清洁站,全区无害化垃圾处理12.8万吨。梨园垃圾转运站、西田阳垃圾填埋场二期投入使用。 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257天,比上年增加19天,占全年比例70.2%,高于市里规定的68%达标率2.2个百分点。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2%和3%,完成市里下达的指标任务。 市政设施不断完善,老城区5号燃煤锅炉房启动建设。配合市有关部门,完成三河热电向新城供热项目的前期工作,完成天然气陕京二线通州门站建设,新铺设天然气管线20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5000户。国家卫生区和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创建1个环境优美乡镇、7个文明生态村和91个环境整治村。 五、社会事业 教育 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上线率继续名列远郊区县前列。全区共有小学89所、中学48所,小学在校学生总数44589人,专任教师3149人;中学在校生总数34972人,专任教师318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文化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社区群众文化服务中心主体完工,韩美林艺术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全年新建基层文化设施87个,投资总额3775万元。 体育 体育事业投入不断加大,全年体育活动经费投入达828万元,其中群众体育经费373万元、竞技225万元、体育场馆100万元、体育器材130万元。2008年对区体育场进行了改建,新建羽毛球、兵乓球综合馆1个,场馆面积3172平方米。全区有体育运动学校1所,在校学生数80人。全年共举办镇(局)级各类竞赛44次。参加市级各类竞赛获得奖牌32枚。 科技 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实施火炬计划项目4项,实现产值7960万元。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63家,其中高薪技术企业23家,实现总收入58.5亿元。远程教育总站点数146个,科技直通车参与活动50次,培训企业技术人员9000人次。全年专利申请数827个,比上年增加144个,同比增长21%。 卫生事业 全区共有卫生机构数239个,实有床位数2538张,卫生技术人员4763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成111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完成新中医院建设工程,潞河医院手术病房楼开工建设,潞河医院成为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多形式促进充分就业。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解决困难群体就业7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5%,比去年下降了0.36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8万人,比上年增长15.8%;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6.5万人,比上年增长14.2%;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9万人,比上年增长14.9%。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及时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五项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收缴额达10亿元,社会保障系统不断完善。 六、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 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4.9万人,比上年增长1%,其中农业人口34.1万人,占总人口的52.6%;非农业人口30.8万人,占总人口的47.4%。全年新出生人口5760人,人口出生率为8.84‰,死亡人口4142人,人口死亡率为6.3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