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社会保障 全市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06万人、286万人、255万人、245万人和234万人,城镇职工五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均超过99%。全市农村劳动力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农村老年居民享受社会养老待遇或养老补贴的覆盖率达到99%。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350元提高到38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由230元提高到260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基本养老金151元。 人民生活 民生保障日益加强,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全市通过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收入增长机制,增加转移性收入,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39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12969元,比上年增长10.0%。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20元,比上年增长10.3%。收入结构逐步优化,非工资性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区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17.5%、45.4%和11.6%。 ![]() 住房保障受益面扩大。全市新增廉租住房1226套,新建经济适用住房25万平方米,给2565户发放了租赁补贴。对市区的18个老住宅小区、185条街巷和202幢零星居民楼实施了综合整治。市区直管公房完成解危11.8万平方米。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职工新增25万人,职工使用住房公积金122亿元。 市场物价 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回落、国内存贷款利率下调、部分产品产能相对过剩等因素叠加影响下,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呈低开、探底、回升的V型走势。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2%,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6%,消费品价格下降0.1%。八大类消费价格“四升四降”,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升2.3%、2.9%、4.6%和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及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和居住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0.6%、6.1%、1.2%和2.6%。 ![]() 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经济环境不稳定因素较多等的影响,2009年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矛盾也比较突出:主要是相对历史水平,一些经济指标增速处于低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企业效益恢复缓慢,实体投资相对乏力,外贸出口脱幅明显,财政增收难度加大。从深层次看,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科技进步水平和产业竞争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资源环境约束仍在加剧,可持续发展能力面临考验;民生改善与和谐社会建设仍需加强;改革开放与体制创新还需向纵深推进。 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回暖迹象,国内经济呈现生产增长加快、产品价格回升、效益状况逐步好转的态势。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形势、新机遇,只有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培育发展创新型经济,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才能在挑战中寻求突破,在困难中发现机遇,努力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在高平台上实现新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