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地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销售额快速增长。全年实现零售额3.7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40.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6.2%;日用品类下降13.3%;书报杂志类增长6.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7.4%;汽车类下降0.4%。 六、对外贸易 外贸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2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倍。其中:出口总额183.8万美元;进口总额42.2万美元,下降52.3%。出口大于进口141.6万美元。利用外资情况良好。全年审核外商投资项目1个,审批外资项目2个,协议利用外资1559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公路通车里程3341公里,比上年增长26.3%。其中:等级公路里程2873公里,增长18.7%;等外公路里程468公里,增长1.1倍。交通运输完成公路货运量802万吨,增长9.4%;完成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84111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0.4%。完成公路客运量11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6%;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63130万人公里,增长15.5%。 年末共有汽车29732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1414辆)。其中:载客汽车10218辆,载货汽车6657辆,其他汽车12857辆。 邮电通信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1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746万元,增长17.9%;电信业务收入18620万元,增长4.9%。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9.9万户(小灵通用户4.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0.1万户,增长1.7%;农村电话用户7.7万户,下降13.8%。新增移动电话用户7265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7.5万户。年末全地区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7.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0.4%。电话普及率达到63部/百人。年末全地区互联网用户2万户。 旅游事业稳步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5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330.6万人次,增长8.3%;接待国外游客26.6万人次,增长15.6%。实现旅游收入6.7亿元,比上年增长8.8%。年末全地区星级宾馆14家,占主要宾馆饭店总数的36.8%。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全地区全口径财政收入20.82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95亿元,增长32.1%。分税种看:增值税收入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8.1%;营业税收入1.2亿元,增长30.8%;企业所得税收入0.24亿元,增长54.5%;个人所得税收入0.33亿元,下降2.2%;资源税收入0.2亿元,增长2.7%。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3.5亿元,比上年增长38.3%。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93.3%;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增长84.7%,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支出增长28.2%,各项农业支出增长60.0%,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29.0%。 金融业平稳发展。年末地区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6.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5.8亿元,增长12.4%;企业存款21.4亿元,增长21.0%。年末地区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5亿元,下降6.6%。 年末地区全部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99.2亿元,累计各项现金支出215.4亿元,累计货币净投放16.2亿元,下降0.6%。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年地区各保险公司实现各项保费收入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650万元,比上年增长20.1%;人寿险保费收入11497万元,增长18.4%。在人寿险保费收入中,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399万元。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6245万元,下降27.8%,其中:财产险赔款4960万元;寿险业务给付223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1062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地区有各类学校220所,在校学生99635人,毕业生26247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7所,在校学生1225人,毕业生356人;普通中学93所,在校学生39018人,毕业生14480人;小学校115所,在校学生52645人,毕业生9193人;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6747人。全地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少年入学率99.7%。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为0。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年全地区有7.5万名中小学生享受到国家、自治区免课本费、免杂费政策,比上年增长1.9倍,占中小学在校学生数的86.0%。 科研、科技项目申报成绩显著。全年向自治区科技厅申报项目30项,获得申请立项的20项。其中: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项,攻关项目1项,星火项目3项,新兴项目1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科技特派员项目10项。共争取项目经费297万元,已到位经费147万元。 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工程,2006年我地区“楼兰”牌干红葡萄酒、“驼铃”牌干红葡萄酒、“火焰山”牌顺丁烯二酸酐等3个产品在新疆名牌评选活动中获得新疆名牌产品荣誉称号。制定了《吐鲁番葡萄、吐鲁番葡萄干包装与标识》地方标准。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全年检验果蔬601个批次,检验葡萄7200批次。全年共检定计量器具21118台(件),检验特种设备297台(件),检验压力容器357具,检验气瓶5277只。按照农业规范化标准要求,年末全地区有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4个,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区1个,地、县级标准化示范基地21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地区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3个,文化站20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5个。年末全地区有广播电视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6座,电视转播发射台5座。全地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8%。图书馆藏书22.4万册,全年出版印刷《吐鲁番报》309.3万份,其中维文145.6万份,汉文163.7万份。全年出版《吐鲁番文艺》杂志1.7万份,比上年增长2.0%。 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新疆电视台拍摄《开依提麦西来甫》艺术片,与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保护中心联合搜集、整理、拍摄《努肉孜》原生态申报片。新疆第一个木卡姆传承中心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鄯善鲁克沁镇落成。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新疆国际旅游节暨第十五届吐鲁番葡萄节。在新疆首届民间文化艺术节上,我地区三名选手荣获“新疆民间艺人”奖;一名选手荣获“金手鼓”奖;民歌《啊啦努尔罕》获优秀节目奖。 年末全地区共有卫生机构21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4个,妇幼保健站3个,门诊部及诊所162个,其它卫生机构6个。全地区医院、卫生院有床位2012张,卫生技术人员3023人,其中:执业医师812人,执业助理医师300人,注册护士829人。注册农村村卫生室154个,卫生技术人员381人,其中:医师73人,乡村医生卫生员308人。大力推进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年末参加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的农牧民18.4万人。其中:鄯善县参合人数11万人,参合率90.6%;托克逊县参合人数7.4万人,参合率91.4%。全年全地区完成农村改厕2500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