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地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吐鲁番地区统计局 2005年,全地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优化第一产业,壮大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的诸多不利因素,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新型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政治稳定,为构建和谐吐鲁番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综合 地区经济继续增长,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1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地方属实现生产总值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8%。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79亿元,增长13.6%,其中:工业增加值69.2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28.3亿元,增长11.8%,其中:交通运输业增长11.0%;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12.3%。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20580元,比上年增长14.3%。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1:64.4:24.5调整为10.5:65.9:23.6。一、二、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1%、75.4%、18.5%。 2005年,企业家信心指数一季度最高达到124.58,二季度为113.17,三季度109.39,四季度109.96;企业景气指数一季度为110.26,二季度119.41,三季度130.69为本年最好的一个季度,四季度为127.99。 市场价格总水平下降。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98.6%,比上年下降1.4%。其中:非食品价格上涨0.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4%。在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八大类中,比上年下降的5类分别是:食品价格下降4.4%;烟酒及用品下降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3.2%;交通和通讯下降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2.8%。上涨的3类分别是:衣着上涨1.8%;医疗保险和个人用品上涨1.2%;居住上涨6.3%。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9%。其中:小农具上涨5.4%;饲料上涨4.4%;化学肥料上涨12%;农用机油上涨18.6%。 年末全地区从业人员3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0%。年末新增就业人员7061人,比上年减少626人。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7595人,有2901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全年实现各类职业培训18603人,其中:就业再就业培训15409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8605人。年末全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4%,比上年末下降0.23个百分点。 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资价格上涨,抵消了减免农业税带给农民的利益。就业再就业工作难度加大;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高;运力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二、农业 2005年地区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坚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葡萄、哈密瓜、蔬菜、农区畜牧业四大特色产业,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4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种植业产值15.5亿元,增长6.5%,林业产值0.15亿元,下降8.2%,畜牧业产值4.3亿元,增长12.0%;渔业产值0.03亿元,增长25.5%,服务业产值0.38元,增长2.7%。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5.2万亩,比上年减少3.2万亩;棉花种植面积22.9万亩,增加1.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9万亩,增加1万亩;葡萄种植面积43.3万亩,增加2.4万亩;瓜类种植面积7.8万亩,增加0.4万亩。 全年主要农作物产量呈“三增两减”,粮食产量7.3万吨,下降6.3%;葡萄产量57.3万吨,下降6.2%;棉花产量2.0万吨,增长7.6%;蔬菜产量14.8万吨,增长17.4%;瓜类产量14.6万吨,增长7.8%。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地区温室和联栋大棚3.15万亩,增加1.16万亩。 林业生态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全地区共完成造林面积50569亩,其中:“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完成造林面积12569亩;退耕还林面积38000亩;中韩合作治沙造林面积18000亩,截止今年中韩合作项目已全部完成。被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面积达73万亩。 现代畜牧业稳步发展,年末牲畜存栏头数113.5万头(只),比上年增长0.4%。肉类总产量4.2万吨,比上年增长2.4%,其中:牛肉产量1.2万吨,增长6.3%;羊肉产量2.8万吨,增长0.4%;奶类产量1.97万吨,增长10.6%;禽蛋产量400吨,增长2.3%;水产品产量357吨,增长23.1%。 年末全地区农业机械总动力46.1万千瓦,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0.7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万亩。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年地区完成全口径工业总产值1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地方属工业总产值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产品销售率97.2%,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全年乡及乡以上工业中,6大主导产业产值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0.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22.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0.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工业增长1.4倍;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0.2%;金属制品业增长33%。 全年能源生产消费量95.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9.4%;发电量7815万千瓦小时,增长68.9%;原煤生产量169.6万吨,增长10.3%;原油生产量209.8万吨,下降6.7%;其他产品产量见表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5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其中:集体企业实现利润886.1万元,增长3.5倍;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43.4亿元,增长4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1254.1万元,增长80.7%;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038万元,增长3.1倍。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714.25%,比上年提高129.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产品销售率97.2%,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6.6%,下降7.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2.1%,提高2.2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95.8%,下降20.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5次,提高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77.8%,提高1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50.8万元/人,比上年增加11.8万元/人。 2005年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全地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902万元,比上年减亏3376万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7万平方米,增长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