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地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吐鲁番地区统计局

吐鲁番地区统计局

2004年,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地区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地委扩大会议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创新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经济全面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为吐鲁番地区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地区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5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58%,其中:地方属完成4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0%。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3%,加快0.6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4.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21%、65.89%、22.90%。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0.28%、66.48%和23.24%。全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951元,比上年增长11.33%。

市场价格总水平上涨。2004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104.67%,比上年提高2.3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类价格110.24%,比上年提高2.24个百分点;烟酒及日用品类103.35%,比上年提高2.75个百分点;衣着类102.94%,提高3.94个百分点;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97.10%,提高2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97.70%,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99.19%,比上年下降1.41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类96.50%,下降2.3个百分点;居住类108.62%,提高4.52个百分点。全年商品零售价格103.05%,比上年提高3.65个百分点。生产领域价格回升,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153.48%。

年末全地区从业人员3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万人,增长5.68%。城镇从业人员2.8万人,比上年增长8.41%;城乡私营及个体从业人员5.23万人,比上年增长15.79%。全社会从业人员按一、二、三次产业分比重分别为61.3%、13.18%、25.52%,同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8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比上年提高0.06和0.78个百分点。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化解就业压力。全年通过各种途径有8000人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全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比上年末提高0.26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04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培育区域特色化种植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业生产增产丰收,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是近几年增幅最大的一年。全年地区农业总产值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6%。其中:种植业完成产值13.66亿元,增长16.55%;林业完成产值0.18亿元,下降17.27%;畜牧业完成产值4.07亿元,增长3%;服务业产值0.37亿元,增长5.01%。

种植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日趋合理。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35万亩,比上年减少2.54万亩,下降8.22%;棉花种植面积21.23万亩,增长31.38%;葡萄种植面积40.95万亩,比上年增加0.2万亩,增长0.49%;蔬菜面积4.91万亩,增长2.5%;瓜类面积7.41万亩,下降5%;孜然面积6.17万亩,下降33.15%。

主要农作物产量呈两降四增。粮食、孜然产量受种植面积的影响减产,棉花、蔬菜、瓜类、葡萄产量均呈现增长。全年粮食产量77905吨,比上年减产9047吨,下降10.40%;孜然产量4175吨,比上年下降25.55%;棉花、蔬菜、瓜类、葡萄产量分别为18519吨、126085吨、135116吨、610812吨,比上年增长45.69%、4.13%、0.25%和21.08%。大力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年末全地区葡萄无公害生产率达到56%,哈密瓜65%,蔬菜为60%,并启动了鲜食葡萄原产地域证明商标贴标销售。

设施农业发展迅猛。年末全地区温室和连栋大棚面积达1.35万亩,落实设施农业资金13416万元。温室大棚蔬菜产量21250吨,比上年增长9.8倍。全年蔬菜产值10607万元,比上年增长4.81%。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积极发展特色养殖,提高牲畜商品率,年末牲畜存栏头数113.01万头(只),比上年增长3.84%。全年肉产量40759吨,比上年增长15.68%;牛奶产量17850吨,比上年增长8.8%;禽蛋产量437吨,比上年增长6.07%;牲畜商品率97%;水产品产量290吨,下降0.4%。全年牛羊育肥260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0.64%;新增育肥户1464户,发放牛羊育肥贷款8700万元,在农牧民人均增收288元中,有77元来自畜牧业。

年末全地区农业机械总动力46608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2.35亿千瓦小时,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7.22万亩。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生产与效益同步增长。2004年地区完成全口径工业总产值87.93亿元,比上年增长24.27%。其中:地方属工业总产值23.85亿元,比上年增长31.22%;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3.47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7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6%;集体企业完成产值1.53亿元,比上年增长2.6%;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70.91亿元,增长23.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2.03亿元,增长29%。重工业完成产值79.66亿元,增长32.6%;轻工业完成产值3.81亿元,下降8.7%。工业园区建设速度加快,现已有87户企业进驻园区,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能源、原材料生产快速增长。原油产量225万吨,比上年下降4.3%;原油加工量5.9万吨,增长12.2%;天然气13.3亿立方米,增长7.5%;原煤产量180.2万吨,增长16.7%;铁矿石原矿量109.6万吨,增长4.56倍;花岗岩板材231.5万平方米,增长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