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地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9 吐鲁番地区统计局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地区实现各项保费收入13791万元,比上年下降14.47%。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6723.4万元,比上年增长0.99%;人寿险保费收入7067.2万元,下降25.35%。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5659.2万元,增长6.32%,其中:人寿险赔款1955.4万元,下降8.19%;财产险赔款3703.84万元,增长15.9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双语”教学,使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地区有各类学校241所,其中:中等专业学校11所,普通中学95所,小学校118所,幼儿园17所。有中学生44297人,小学生54858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259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城镇为99.58%,农村为99.58%。

坚持实施“科教兴吐”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使科技研究开发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地区共有科技特派员139人,其中:地区本级3人,吐鲁番市48人,鄯善县31人,托克逊县47人。争取项目资金190万元,比上年增长31.03%。

年内有8个项目获得鉴定、验收。完成了“难选硫化矿高硫铜锌浮选分离工艺”项目、“精品哈密瓜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南美白对虾引进淡化养殖及推广”项目的自治区成果鉴定。对“无核白葡萄粗储藏保鲜技术”项目、“新春10号实验、示范、推广”项目、“精品瓜实验、示范基地”项目、“果树保护地栽培、实验、示范基地”及托克逊人民医院新疆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特殊培养科研专项项目进行了验收,并顺利承办了第十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力度加大。全年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共抽查377户生产、经销企业的产(商)品506批次,批次合格率为86.4%,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流通领域抽查346家企业产品439批次,批次合格率为68.8%。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2766台件,受检率95%以上。

十、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交河故城申报世界遗产工作进度加快,《吐鲁番史》出版发行。全年全地区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视全面完成了“村村通”和“西新工程”第一期工程建设,地区有广播电视台3座,电视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5座,电视转播发射台8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7853户。全地区广播人口覆盖率96%,电视人口覆盖率95%。图书馆藏书22.19万册,全年出版印刷《吐鲁番报》235.01万份,其中维文137.41万份,汉文97.59万份。全年出版《吐鲁番文艺》杂志2.2万份,比上年下降42.11%。年末全地区共有档案馆5个。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年末全地区共有卫生机构22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0个,卫生防疫及妇幼保健站8个,门诊部及诊所162个。全地区共有卫生机构床位1982张。卫生人员36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31人。

十一、资源与环境保护

土地资源管理取得成效。通过土地市场治理整顿,耕地面积增加。全年建设占用耕地99.2亩。生态退耕342.6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4923.6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加大。2004年全地区重点对新建钢铁行业、饮服行业、锅炉行业102家企业进行了排污检查,查处违法排污企业8家,取缔非法小炼金矿1家。加强对医院污水和医疗垃圾的监管力度,实现医院含菌污水达标排放。加大对旅游景区环保检查工作,使各旅游景区的污水、烟尘、垃圾的处理必须达到环评的要求,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健康、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4年在监测的总天数中,Ⅰ、Ⅱ、Ⅲ级天数达到79.33%,比上年减少15.2个百分点。被监测的306台锅炉,其中:烟尘浓度达标39台,合格率12.7%;区域噪声达标267台,合格率87.3%。

十二、人口

年末全地区总人口579668人,比上年末增加7957人,增长1.39%,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44186人,比上年末增加5534人,增长1.26%。维、汉、回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69.84%、23.37%和6.49%。人口出生率为13.54‰,死亡率3.13‰,人口自然增长率10.41‰。在总人口中,男性占50.77%,女性占49.23%;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8.93%。农业人口为422479人,占总人口数比重的72.88%,非农业人口157189人,占总人口数比重的27.12%。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4年全地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3091.5万元,比上年增长14.44%,职工年平均工资18054元,比上年增长8.84%,其中地方属职工年平均工资13856元,增长11.3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4.3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407元,增加288元,增长9.23%。

城乡居民储蓄受利率政策的影响及金融机构服务、环境的改善,保证了储蓄存款稳定增长。年末全地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37695万元,增长13.86%。人均储蓄5866元,增长12.59%。

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明显增加。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05台,家用空调48台,影碟机60台,摩托车39辆,洗衣机78.5台,电冰箱88台,家用电脑19台。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切实做好“两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落实。年末全地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599人,比上年增长9.77%,参保的离退休人员7845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50072人,增长4.52%。发放下岗职工生活保障金34.63万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4226万元,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933万元,12318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重视困难群体的救助,援助城镇弱势群体,城镇解困率达到61.4%。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