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共实施科技项目81项,其中国家级5项,自治区级36项,市级11项,县(区)级29项,落实项目资金1669.84万元,取得自治区科技成果13项,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5项,西吉、彭阳两县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活动,全市共选派234名科技特派员到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开展创业活动,实施项目52个,推广新技术85项,引进新品种138个,举办各类培训班1636期,培训农民113954人(次),发放科技资料87826份;投入各类资金6234.6万元,带动项目区农民人均年增收754.55元。 广播电视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今年积极争取国家“村村通”工程项目,自治区在我市建设MUDS转发站4座。全市在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的基础上,投资26.5万元,建成银平公路、西关南路通信管道,实施网络电缆改造43公里,提高了有线电视节目的传输信号。全市农村电视覆盖率达到87%以上。 九、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今年我市通过加强环境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全市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年内废水排放总量控制在655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控制在5.98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控制在0.35万吨,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均未超标,市区的饮用水符合饮用标准,市区环境噪声平均值51.3分贝,低于一类区标准。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2006年末全市总户数为384104户,户籍总人口达到1512268人,其中:男783392人,女728876人,农业人口1326232人,非农业人口186025人,回族人口657938人,占总人口的43.5%。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预定目标内,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7.4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17‰,计划生育率达到80.56%。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实现可支配收入7401.6元,同比增长13.4%;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17842元,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3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25.4元,同比增长12.3%。影响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主要有劳务、马铃薯、畜牧业、政策性补贴等四大因素。农民人均劳务收入684.7元,比上年增加119.4元,增长21.1%,其增长幅度是近几年最高的一年,劳务收入占纯收入的35.6%,对农民收入增长贡献率达到了56.8%,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农民人均马铃薯纯收入达到240元,比上年增加64元,增长36.4%,占农民纯收入的12.5%;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200.8元,比上年增加13.2元,增长7%,占农民纯收入的10.4%;政策性补贴主要是退耕还林补贴,农民人均退耕还林补贴收入202元,比上年增加11.9元,增长6.2%。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养老保险参保职工2024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6453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184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413人;征缴社会保险费11130.41万元;发放退休金5196.3万元,社会化发放率为100%。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市享受城市低保11476户30402人,人均保障标准提高13.2元;实施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8.1万人,人均救助标准提高60元,累计发放低保和救助资金3707万元;新建改建敬老院7所,新增床位128张。使城乡困难群众得到了及时救助。住房公积金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住房公积金实缴人数达42602人,覆盖面达到96.1%,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额达16354.6万元,累计为2886户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9868.5万元。 注: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年鉴》为准。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