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银川市统计局

市属企业保持整体盈利的局面。2000年市属7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22亿元,同比增长7.5%,实现利税1.38亿元,同比增长41.3%,实现利润5640万元,同比增长40.2%。

建筑业稳步增长。2000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4.30亿元,比上年增长2.4%。“九五”期间累计实现增加值56.68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1.5倍。全市五级及五级以上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按总产值计算匠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3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5.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8.6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78.69万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五年累计竣工725.57万平方米,比“八五”期间增长7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与上年持平,更新改造投资增幅较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46.98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0.36亿元,同比下降15.0%,更新改造投资完成6.46亿元,同比增长23.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54亿元,同比增长16.0%,全年市属投资总额完成23.3亿元,同比增长10.5%,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必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4.5倍、19.2%。从重点工程看,2000中央区属在银重点工程完成计划的92%,占全市投资总额的15.9%,分产业看,用于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1.8亿元、15.79亿元、29.39亿元,分别占全市投资总额的3.8%、33.6%、62.6%。全市本年新增固定资产49.1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104.5%。

“九五”期间,全社会累计投资总量达到196亿元,相当于“八五”期间全市投资总量的2.7倍,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0年,全市公路货运量完成1280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5.29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5.1%和6.4%;公路客运量2301万人,旅客周转量11.5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6.9%和11.5%,年末拥有各种民用汽车3.55万辆,其中载客汽车1.79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8.2%和8.4%。

邮电通讯事业快速发展,通讯传输能力和技术日趋先进。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3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4.61万门,比上年增长13.6%;年末市话到过户数26.01万户,比上年增长27.9%,其中住宅电话17.15万户,增长22.8%,全年无线寻呼用户过13.8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78万户,分别比上年增加1.39万户和3.68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36.4%,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达57.4%。

六、国内贸易

在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市商业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以丰富的商品品种、充裕的商品货源扩大销售,消费品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9.82亿元,增长11.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72亿元,增长0.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股份制经济和私营经济保持较高增幅,同比分别增长10.3%、32.3%、32.3%。分行业看,占主要比重的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幅达14.2%,餐饮业增长14.4%,其它行业增长3.9%。

“九五”期间受国家启动消费、居民收入增加、假日经济等因素影响,消费市场繁荣活跃。五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65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1.1倍,年平均增长11.3%。

七、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形势良好。2000年我市采取积极措施,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不断拓展外贸新领域,对外贸易全面增长。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2.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出口总额2.31亿美元,增长2.8%;进口总额2400万美元,增长1倍。“九五”期间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1.25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37.3%。

利用外资取得进展,规模扩大,结构优化。2000年新增批准设立的三资企业20家,合同外资50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2%,实际直接利用外资602万美元,较上年增长15.5%。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我市旅游业突出抓好整体形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旅游宣传,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加强行业管理,服务质量有很大提高,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0年接待国内游客17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3%,旅游总收入达到6.2亿元,比上年增长45%。接待境外游客0.7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80万美元,增长47%,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平衡发展。全年我市金融秩序稳定,行业管理体制逐渐完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存款稳定增加,贷款力度加大。200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8.02亿元,较年初增长17.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8.48亿元,较年初增长21.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6.50亿元,增长13.8%,中长期贷款余额69.54亿元,增长32.4%。全年货币净回笼23.95亿元,较上年提高13.0%。

保险事业稳步前进。全市各类保险机构共实现保费收入2.87亿元,增长21.3%,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98亿元,增长32.5%;财险保费收入0.98亿元,增长2.1%,全年赔款总额0.58亿元,增长5.7%。全市共有72.21万人次参加了人寿保险,2.27万户居民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保险业依靠其优良的行业风范不断壮大。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过一步完善。2000年全市城市建成区面各达到52.05平方公里,拥有道路面积384万平方米,完成了民族南街打通、解放东街东段拓宽等12条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新增道路面积14万平方米,年末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265.8公里,较上年增加38.8公里,公交标准运营车辆441标台,组织上年增加11辆,年末拥有出租车4038辆,比上年减少176辆。

城市公用事业明显提高。全年供水、供气、供热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年供水量1218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13万立方米;用气普及率达92.28%;集中供热面积达到9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0万平方米。

城市绿化取得明显成效。截止2000年末,城市绿化覆盖面积2086公顷,比上年增加157公顷,增长8.1%;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164公顷,比上年增加64公顷,增长5.8%,覆盖率22.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上年的4.24平方米增加到4.4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