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环境保护工作在科研监测、防治污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加大执法监督及宣传力度,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00年末,全市共建成烟尘控制区5片,面积52.92平方公里;建成噪声达标区4片,总面积28.87平方公里;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69.7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0.89%;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0.341毫克/立方米;大气二氧化硫年日均值0.055毫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状况达到三级及好于三级的时间占总天数的77%。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3个,投入资金5663.2万元,比上年增长3倍。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技事业成绩斐然。大力实施科教兴银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科研机构不断完善,科技队伍不断壮大。2000年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3个,48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8项获省部级奖,40项获地市级奖,90%奖项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获奖科技成果全部得到推广及应用。 教育事业欣欣向荣。教育战线深化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调整教育结构,使全市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2000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所,在样生15901人,比上年增长29.8%,中等专业学校19所,在校生13576人,增长24.9%,中学76所,在校生61330人,小学296所,在校生110089人。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现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群艺馆6个;图书馆5个;博物馆2个;电影放映单位29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有线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均为100%。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医疗水平明显提高。2000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7个,其中医院36个,医院床位数5402张,卫生技术人员6908个,其中医生2961人。与上年相比,医院床位增加214张,医生增加179人。卫生防疫工作成绩突出,儿童“四苗”全程接种率达97%能上能下,脊髓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等疾病已得到消灭和控制。农村卫生建设继续加强,改水改厕成效显著,全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0年末,全市总人口(含吊庄)100.94万人,比上年增长2.9%,其中市区人口64.17万人,全市非农业人口56.44万人,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市人口出生率13.6%,比上年下降0.45个千分点;死亡率4.6%,比上年下降0.6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9.0‰,比上年增长0.16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据抽样调查,200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2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九五”期间年均递增7.4%;人均消费性支出5369元,增长19.7%。农民人均纯收入2712元,比上年增长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收入的增加促使消费档次提高,居住条件改善。2000年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0.0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8平方米。 注:1、本公报数据为统计快报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