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州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果洛州统计局

果洛州统计局

2008年3月13日

一、经济总量和结构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州完成生产总值101274万元,同比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2889万元,增长3.5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0686万元,增长60.5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7699万元,增长7.45%。

2007年由于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试运行生产使工业经济比重提高,带动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致使三次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三次产业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34.84:14.80:50.36调整为32.48:20.43:47.09。第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8.81%,拉动经济增长1.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63.99 %,拉动经济增长8.8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27.20%,拉动经济增长3.79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难度大,支柱产业单一,旅游等新型产业进程缓慢,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较大等问题仍显突出;社会就业压力大,解决“三农”问题、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二、畜牧业

各级党委、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紧紧围绕牧业增产和牧民增收,立足优势,突出特色,调整和创新发展思路,研究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和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的问题。努力从抓好常规生产管理入手,加大畜牧业生产投入和科技含量,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促进全州农牧业生产的稳步发展。

(一)、农牧业总产值稳定增长。全州实现现价农业总产值44263.7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0.92%,实现农业增加值37491.94万元,增长0.84%。

(二)、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加强领导,狠抓畜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加强本品种选育和加大牲畜出栏、出售力度等措施,推进传统畜牧业向效益畜牧业的转变,提高畜牧业发展的效益。2007年,全州共育活各类仔畜69.48万头只,繁活率为59.58%,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损亡牲畜3.14万头只,损亡率为1.51%,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出栏牲畜73.40万头只,出栏率为35.25%,同比提高1.27个百分点;出售商品畜62.49万头只,商品率为30.01%,同比提高1.82个百分点;总增牲畜66.34万头只,总增率为31.86%,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年末存栏各类牲畜200.58万头只,同比下降3.66%。其中:能繁殖母畜113.46万头只,母畜比例为56.57%,同比提高0.56个百分点。

(三)、小块农业区种植业生产增长。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8488亩,同比增长2.08%。其中:粮食作物面积7299亩,同比增长0.19个百分点,油料作物面积791亩,同比增长6.8%;粮食总产量1455吨,同比增长7.06%,油料产量79吨,同比增长14.49%。

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全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举的方针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国家在生态治理上的优惠政策,狠抓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自2003年“三江源”地区实施退牧还草和生态移民工程以来,全州完成减畜任务83.16万只羊单位,禁牧草场面积2475万亩。生态移民及退牧还草异地搬迁涉及项目牧户2702户,12042人。拟建设移民新区31处,建成26处。投入定居房建设资金12270万元,建设定居房屋2702套。已有2411户,10689人搬迁入住。

2005至2007年三年间,全州三江源总体规划实施以来,累计完成项目投资28379.9万元。已全面完成2005年建设项目中所涉及到的生态移民、封山育林、小城镇建设、沙漠化土地防治、森林防火、能源建设、黑土滩治理、鼠害防治、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工程。2006年、2007年三江源总体规划项目已基本完成。

四、工业生产强势增长

工业生产中因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入试运行生产,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大幅度增长。全州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256万元,同比增长5.05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424.80万元,同比增长13.54倍;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831.20万元,同比下降5.70%。

(一)、规模以上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重工业完成增加值7075.90万元,同比增长32.73倍,占增加值的比重为95.30%。其中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增加值6899.2万元,占重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7.50%,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3.57%;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48.90万元,同比增长23.30%,占增加值的比重为4.70%。

(二)、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州生产红砖300万块,同比增长15.38%;鲜冷藏冻肉549吨,同比增长1.67%;铜选矿产品含铜量4061吨。生产原盐280吨,同比下降33.33%;发电量485万度,同比下降12.45%;自来水166.60万吨,同比下降6.03%。

(三)、工业经济效益情况。年内开工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其中亏损企业5个,同比减少1个。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93万元,同比下降18.98%;全州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8660.90万元,产销率为74.27%。。

五、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三江源"总体规划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重点抓好城镇设施、危房改造、移民配套设施和定居点建设、网围栏、公路交通、寄宿制学校校舍建设等项目工程,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呈现出稳定持续增长的态势。2007年,全州在建项目151个,同比增加1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6个,同比增加22个,完成州属固定资产投资64621万元,同比增长5.47%,完成年度计划的143.60%。

分地区看: 玛沁县完成投资27063万元,同比下降1.46%;班玛县完成投资4831万元,同比下降6.41%;甘德县完成投资6927万元,同比增长33.93%;达日县完成投资6770万元,同比增长41.45%;久治县完成投资7680万元,同比增长63.33%;玛多县完成投资8545万元,同比增长78.84%;州级完成投资2805万元,同比下降69.54%。

固定资产投资按三次产业看:第一、第三产业投资增长、第二产业投资下降。全州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8131万元,同比增长88.4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6242万元,同比增长28.2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0248万元,同比下降35.07%。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较好。全州计划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44个,同比增加1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340万元,同比增长34.6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7.90%。亿元以上项目1个,完成投资17078万元,同比增长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