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稳定增加。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21.92亿元,同比增长11.91%。各项贷款余额1089.42亿元,同比增长3.26%。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65.7亿元,同比下降4.2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1.71亿元,同比增长10.7%。 保险业务稳步发展。全市承保总额1667.93亿元,保险业务收入18.17亿元,同比增长6.07%,支付已决赔款3.05亿元。 九、城市建设 城市绿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地面积大幅度增加。2005年全市新增城市绿地510.73公顷,其中新增公共绿地466.83公顷。 全面实施《兰州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方案》,清洁能源改造计划全面启动并见到成效,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全年改造双燃料汽车2500多辆、燃煤锅炉265台。城区空气质量三级和好于三级的天数占全年的93.7%。 十、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加快。全年新建标准化初中和示范性中学5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64.78万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4.41万人,普通中学21.62万人,小学25.09万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91%,普通中学升学率99.26%。城市四区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91.51%。 文化事业再创佳绩。成功举办了第四届黄河风情文化周,参加演出的专业和业余演职人员达800多人次;圆满完成了“首届中国水车艺术节”文艺表演活动及兰州市第五届运动会开闭幕式大型文艺表演活动;2005’秦腔艺术节在我市成功举办,中国剧协命名兰州市为“中国秦腔发展基地”。兰州市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山月》入围第九届中国戏剧节并入选“优秀剧目”;《大梦敦煌》成功开拓国际演出市场。兰州市图书馆举办了“首届兰州市读书节”,吸引了近5万人次市民参与。 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全市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153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0个,实有床位数1.56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2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0.69万人。乡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医疗环境建设不断完善,农民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建设标准化村卫生所20所,同时对“标建”村卫生所的村医进行了“三基”培训,乡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群众体育投入不断增加,人民体质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精心举办兰州市第五届运动会,全面展示体育事业发展成果。围绕“全民健身系列主题活动年”,参加人数达5万余人,营造了良好的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浓厚氛围。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全市户籍总人口311.7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02.37万人。非农业人口183.93万人,增加3.66万人;农业人口127.81万人,比上年减少0.03万人。城镇人口272.66万人,乡村人口39.09万人。 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全力实施促进,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全年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参加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9.4万人、56.5万人和50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29元,比上年增长11.01%。人均消费性支出7181元,同比增长10.76%。其中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居住类分别增长18.14%、45.98%、12.22%及23.32%。农民人均纯收入2713元,比上年增加163元,同比增长6.39%。 注:1、统计范围为兰州行政辖区内全部社会经济活动。 2、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2006年兰州年鉴》为准。 3、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以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进行调整,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4、户籍人口数为公安年报中常住人口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