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创业实干打硬仗,建设创业型城市”的指导思想和“提前、升位、两位数”的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要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市场化步伐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明显改善,“十五”计划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为我市制定“十一五”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十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兰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56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18%,比“九五”平均增速提高2.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13亿元,同比增长4.0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9.99亿元,同比增长13.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4.92亿元,同比增长11.17%。三次产业比例为3.9:44.1:52.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8296元,同比增长10.67%。 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推进结构优化升极,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农业基础薄弱,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工业化水平较低,物耗高、能耗高、污染高的传统行业仍居主导地位。建设投入不足,克服资金“瓶颈”仍是重中之重。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农民增收难度较大。 二、农业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优势农业、高新农业和特色农业,农业经济发展平稳运行,全市取消了农业税,减轻农民税负2592万元。劳务输出成效显著,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2.13亿元,同比增长4.05%。全年粮经种植面积比例达61.5:38.5。 2005年全市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3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22万亩,退耕荒山造林3万亩,封山育林5.1万亩。完成天然林保护任务0.7万亩。南北两山58万亩林地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和发展,总体成活率达到国家标准。 农业投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金融机构发放农业短期贷款余额23.41亿元。农业生产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9.5万千瓦;机耕地占总耕地面积45.96%;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55万亩。化肥消耗总量13.39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扩大招商引资,积极开拓市场,合理组织工业生产,全市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启动实施了国有企业改革攻坚计划,240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展开,全年改制219户企业,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整体突破。 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197.7亿元,同比增长16.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1.39亿元,同比增长18.36%。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69.27亿元,比上年增长30.9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75.3%,其中市属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2%,与上年持平。 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依市场需求有增有减。 建筑业经营稳步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2.29亿元,同比增长5.0%。 四、固定资产投资 着力改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9.59亿元,同比增长1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0.01亿元,同比增长11.41%,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2.57亿元,同比增长17.71%。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3.79亿元,同比增长20.85%。 2005年我市制造业完成投资61.9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23.88%,同比增长20.35%。农村投资完成9.58亿元,增长27.39%。全社会完成新增固定资产127.03亿元。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整体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管理不断强化。完成小街巷整治70条。酒泉路北段、武都路西段、庄浪路、建工中路等20多条道路改拓建工程建成使用。雁滩南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一期疏浚和拆迁任务。完成西沙黄河大桥改造、加固维修。供水、供热、污水处理及加气站等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城区老化供水管网工程完成改造任务;雁儿湾污水厂二期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省重点建设项目——兰州市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工程进入了施工关键阶段;公交加气站建设完工2座。水车博览园建成开放。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城乡居民消费观念逐步更新,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活跃。预计全市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79亿元,增长12.18%。 物价总水平小幅上扬。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6%,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区域合作和对外交往进一步扩大,与6个国内外城市签署了建立友好城市和加强合作发展协议。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16亿美元,同比增长5.3%。其中,出口总额5.0亿美元,同比下降7.76%。招商引资不断创新,渠道进一步拓宽,中粮可口可乐、丹麦嘉士伯、吉利汽车、康师傅方便面等知名品牌落户兰州,全市新审批外商投资企业20户,合同利用外资2.22亿美元,同比增长10.1%,累计外商投资企业总数达到1468户。2005年第十三届"兰洽会"共签订外引项目合同96项,合同投资总额75.11亿元,其中引进外资3092万美元。 2005年,围绕“第三个中国旅游年”及“红色旅游年”的主题活动,继续加强城市间的旅游交流与合作,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着力塑造兰州“水车之都,丝路明珠”的旅游整体形象。黄河风情线景点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兰州“城市名片”增加了新亮点。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88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9.95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12.76%和12.93%,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5.02万人次,创汇1708万美元。 七、交通和邮电业 继续发挥省会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2.7亿元。全市拥有固定电话机164万部,其中公用电话19万部(含智能网专用接入终端公用电话)。移动用户达118.58万户,GSM数字移动通信交换机总容量达145万门,CDMA数字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达33万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20.9万户。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17亿元,同比增长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