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利用外资有所下降,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全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20122万美元,下降3.74%。外商直接投资6235万美元,增长51.92%,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投向第二产业,比上年增长1.34倍,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90%。 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全省签定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653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3%,实现营业额7392万美元,增长30.51%。 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由于假日经济、夏日消费的拉动,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全省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21.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37%;旅游外汇收入5463万美元,增长46.27%。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继续增加。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0.51亿元,比年初增加177.30亿元,增长14.4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816.34亿元,比年初增加78.84亿元,增长10.69%。各项贷款余额为1171.14亿元,比年初增加128.93亿元,增长12.37%。 保险业发展较快。全年保费收入17.25亿元,增长8.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52亿元,增长5.0%;寿险保费收入8.72亿元,增长11.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01亿元,增长11.0%。全年赔付额4.88亿元,增长2.5%。其中:财产险赔付4.14亿元,增长1.5%;寿险赔付0.26亿元,增长23.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0.48亿元,增长2.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成效显著。全年共获重大科技成果554项,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应用技术成果517项,软科学成果37项。获各种奖励156项。全年共授理专利申请798件,授权专利496件。技术市场工作不断加强,有利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全年共签定技术合同0.30万份,成交技术合同总额2.64亿元,比上年增长2.33%。新增天气预报服务网发射网站1个。产品质量检验机构68个,其中新成立国家检验中心15个。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2000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8所,成人高校36所,普通中学1689所,中等专业学校110所,小学2.16万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达3.3万人,比上年增长43.50%,是历史上招生最多的一年。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0年末,全省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76个,文化馆98个,公共图书馆91个,博物馆65个,档案馆101个。全省已通电的行政村为16983个,已通广播的行政村为15379个,已通电视的行政村为16067个。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85.63%和86.14%,比上年分别提高5.08和4.26个百分点。各类报纸出版量25660万份,各类杂志出版量8064万册,图书出版量7218万册(张)。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城乡卫生状况明显改善。1997年至2000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609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建设已完成589所。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0.6万个,卫生技术人员7.9万人,卫生机构床位5.9万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一年来,在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中,全省运动健儿共获奖牌37枚。学校体育运动更加规范,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3.06%。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2000年末,全省从事环保工作人员0.2万人;各级环境检测站33个,比上年增长6.5%;检测人员655人,增长2.0%;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702个,增长39.0%;烟尘控制区86个,环境噪音达标区65个,分别增长8.9%和14.0%。全省有自然保护区35个,其中国家级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04.76万公顷。 十二、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16.25元,比上年增加441.02元,增长9.8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126.47元,增加444.97元,增长12.09%,高于收入增幅2.2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28.68元,比上年增长1.11%。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年末全省拥有社会福利院床位0.84万张,社会福利院收养0.46万人。全省城镇职工有172.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比上年增长8.0%,有143.70万人参加养老保险,增长0.8%。参加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有43.07万人,增长2.5%,全省得到社会保障救济人数达24.3万人,增长4.3%,按月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达7872人次,增长1.0%。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总值指标均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