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陕西省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9.67亿元,比上年增长28.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1073.23亿元,增长31.8%;集体经济投资44.68亿元,增长9.6%;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31.76亿元,增长10.3%。按投资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677.59亿元,增长31.5%;更新改造投资168.17亿元,增长13.2%;房地产开发投资188.56亿元,增长52.6%。在全省投资总额中,地方项目投资1070.04亿元,增长35.7%。

投资结构继续得到改善。全年第一产业(含水利业)完成投资47.90亿元,比上年增长49.8%,其中农林牧渔业投资26.46亿元,增长37.1%;水利业投资21.44亿元,增长69.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63.34亿元,增长30.0%,其中,工业投资353.38亿元,增长32.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82.12亿元,增长31.8%,其中,房地产业投资210.17亿元,增长65.7%;社会服务业投资67.01亿元,增长73.8%;交通运输业投资152.73亿元,增长4.3%。

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全年商品房建设投资143.67亿元,比上年增长51.5%;商品房施工面积2279.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商品房住宅施工面积1750.94万平方米,增长12.6%。商品房竣工面积713.7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620.79万平方米,增长10.2%。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581.45万平方米,其中,销售给个人536.02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3.0%和20.9%。商品房销售额89.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3%。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省102项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256.7亿元,为年计划的103%。到位资金227.8亿元,到位率为92%。西安绕城南段、西安至咸阳国际机场、榆林至靖边、延安至安塞等高速公路的相继通车,使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扩建工程、蒲城电厂二期、神木瑶镇水库、扶风冀东水泥生产线、关中330千伏主网架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竣工投运,为我省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建成投产项目266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4.7%;新增固定资产545.2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4.5%。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540万吨,天然原油开采266.8万吨,天然气管道输送长度74.04公里,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542公里,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65.5万千伏安,水泥444.66万吨,新建电气化铁路主线正线交付营运里程248公里,新建公路565.8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7公里,改建公路1878.83公里,长途电缆线路长度227公里,造林面积589.2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9.22万亩,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52.32公里等。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3年,交通运输业经受了“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经过全省人民奋力拼搏,战胜困难,将疫情和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交通运输业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幅度。

2003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1217.0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0%。其中,铁路完成1019.4亿吨公里,增长9.5%;公路完成193.76亿吨公里,增长1.0%;民航完成3.55亿吨公里,下降11.3%。

2003年,全省完成货物发送量3.53亿吨,比上年增长4.8%。其中,铁路货物发送量6931.4万吨,增长23.4%;公路运送货物2.83亿吨,增长1.0%;水运完成货运量106万吨公里,增长8.2%;民航货物发送量4.47万吨,下降1.5%。

2003年,全省完成旅客发送量3.22亿人,比上年增长0.5%。其中,铁路发送旅客2571.8万人,下降6.8%;公路运送旅客2.9亿人,增长1.1%;水运完成客运量280万人,下降6.4%;民航发送旅客309.11万人,增长11%。上半年由于受“非典”影响,旅客发送量下降13.9%。6月以后,随着“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客发送量开始稳步回升,6月底旅客发送量恢复到疫情前的平均水平。

2003年,全省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0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892.18万门,增长21.0%。本地电话年末用户672.36万户,增长28.2%,新增148.0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57.59万户,增长32.8%,新增113.13万户;乡村电话用户214.77万户,增长19.4%,新增34.94万户。移动电话年末户数达到626.56万户,增长30.2%,净增145.2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7部。

国际旅游遭受严重冲击。2003年,由于受到“非典”疫情和洪涝灾害的影响,境外旅游人数明显下降。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46.5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5.2%,旅游外汇收入1.98亿美元,下降43.3%。

国内旅游下降。由于受“非典”疫情和洪涝灾害影响,国内旅游有所下降。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299.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1.6%;国内旅游收入143.6亿元人民币,下降10.0%。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国内需求进一步扩大。虽然经历了“非典”疫情的影响,消费品市场在下半年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5.22亿元,比上年增长9.2%,扣除零售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7%。其中,市的消费品零售额539.12亿元,增长10.2%;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28.98亿元,增长7.8%;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7.12亿元,增长6.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09.47亿元,比上年增长9.5%;餐饮业零售额162.86亿元,增长7.0%;其他行业零售额22.89亿元,增长19.2%。

全省物价水平稳步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水平较上年上升1.7%,其中城市上升0.8%,农村上升3.5%。2003年各类价格指数如下(以上年价格为100):

七、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大幅度增长。全年进出口总值27.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2%,创外贸进出口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出口17.35亿美元,增长26.1%;进口10.49亿美元,增长23.6%,全年实现贸易顺差6.87亿美元。外贸出口仍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一般贸易出口14.79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85.2%,比上年增长26.2%。2003年主要贸易伙伴依次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韩国和香港。

外商在陕投资稳步增长。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29个,比上年增长12.8%;合同外资8.34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实际使用外资4.66亿美元,增长13.5%。从项目来源看,外商投资主要为香港、美国、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国际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2003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共完成营业额1.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5%;年未在外劳务人员3029人,增长22.7%。到2003年底,全省具备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达到4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