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楚雄州统计局

在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带动下,建筑业保持发展。全州87个主营建筑单位,完成总产值18.2亿元,比上年增长4.9%,实现利润3019万元,下降7.3%。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211元/人,比上年增长7.3%。全年单位工程施工个数2259个,单位工程竣工1731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6亿元,比上年增加4.5亿元,增长15.3%。在完成投资中:规模以上投资26.5亿元,增长24.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5.7亿元,增长26%,更新改造投资6.9亿元,增长21.3%,房地产投资1.5亿元,增长4.7%,其他投资2.4亿元,增长39.1%;规模以下投资7.1亿元,下降9.4%,其中农村集体投资1.8亿元,下降31.8%,城镇工矿私人投资2.0亿元,下降11.0%,农村私人投资2.7亿元,下降6.0%。在规模以上投资中:国有单位投资21.2亿元,增长26.6%。新开工项目479个,比上年增加62个。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8.0%。竣工房屋面积51.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6.8万平方米。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随着投入的不断加大,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州内公路通车里程1408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8公里,二级公路132公里。据车管部门统计,年末全州有各种机动车100932辆(个人72286辆),其中汽车34791辆(个人18154辆);农用运输车2456辆(个人2344辆);拖拉机27315台(个人16601台);摩托车35943辆(个人35187辆);其他机动车427辆。有机动车驾驶员114229人,比上年下降15.1%,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车管部门加大清理力度,并证人数增加,持有不合格证件的被取消。2002年全州完成客运量1376万人;旅客周转量96996万人公里,增长2.84%;完成货运量1193万吨,货运周转量101029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14%和0.91%。

邮政电信业发展良好。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7亿元。年末全州拥有固定电话21.38万部,比上年增长22.2%,移动电话达到13.4万部,比上年增长11.7%。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13.7部,较上年增加2部。全年共订售报纸2328.1万份,订售杂志180.6万份,收发国内信件达356.8万件。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市的零售额为12.1亿元,增长12.3%;县的零售额9.3亿元,增长9.1%;县以下零售额12.2亿元,增长8.6%。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零售额9.4亿元,增长6.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零售额6亿元,增长5.6%;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24.2亿元,增长16.0%,其中个私经济实现零售额18.7亿元,增长17.3%。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已占零售总额的72.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七、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形势看好。据外贸部门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27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5%。其中:进口额144万美元,增长17.1%;出口1128万美元,增长34.8%。

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12万人次,国际游客1028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7.4%和10.4%,实现旅游总收入35537万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5354万元,增长6.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83万元,下降8.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5.44亿元,比上年增加5.15亿元,增长25.4%。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6.90亿元,增长38.7%;地方财政收入8.54亿元,增长5.5%。州内地方财政支出24.43亿元,比上年增长0.6%。

金融运行状况有所改善。全州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不包括外币)余额127.1亿元,比年初增长10.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6.4亿元,增长12.5%。各项贷款余额86.0亿元,比年初增长1.6%,其中工业贷款下降4.7%,商业贷款下降14.8%,个人消费贷款增长28.6%,农业贷款增长8.6%。金融机构净投放货币1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保险业发展良好。人寿保险累计保费收入18699.8万元,累计赔款2705.2万元。财产保险累计保费收入8694万元,累计赔款金额4759万元。

九、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

科技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全州列入州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有44项,其中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2项,州级科技项目20项。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到资金1185万元。年内获省、州科学技术进步奖励的成果有42项,其中:省级奖励3项,比上年增加1项;州级奖励39项,比上年减少26项。科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对工业、农业的贡献率分别为40.5%和43.5%。全年各级组织科技培训人数89.12万人次。

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州国民教育系列学校由上年的1388所收缩至1380所,其中高中减少了1所,中专学校持平,其他学校减少了7所。普通高校在校生2982人,增长35.7%;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6020人,下降6.8%;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9020人,增长17.9%;初中在校学生12.01万人,增长2.3%;小学在校学生22.34万人,下降2.9%(主要是适龄儿童人数减少所至);幼儿园在园人数达36947人,增长7.1%。2002年3—6岁儿童入园率(含学前班)28.81%,上升3.21个百分点;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2%,上升0.22个百分点;初中升学率为40.2%,上升6.4个百分点;高中升学率为45.5%,上升3.8个百分点;教育部门主管录取的大学生3336人,增长21.1%。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12723人,下降5.3%;各类成人高校就读生2418人(不含党校),增长16.9%。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1.0%,上升5.2个百分点。各类学校专任教师达23148人,增加477人,增长2.1%;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合格率分别达到94.5%、95.8%和76.6%,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州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部、诊所548个,其中医院36所,农村卫生院126所,卫生防疫站10所,妇幼保健站11个,诊所357个,其他8个;有卫生技术人员7026人,其中执业医师2593人,执业助理医师761人,注册护士2189人;床位6501张(其中医院床位4230张)。

文化工作得到加强。全州有专业文艺表演团体10个,图书馆11个,文化馆11个(含群艺馆1个),博物馆4个,文管所7个,乡镇文化站131个。城乡文艺活动广泛开展,先进文化宣传工作切实加强。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全州有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覆盖率达94.5%,广播覆盖率达95%。分别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