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9 丽江市统计局

六、对外经济与旅游业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投资保持较大规模。全年进出口总额为539万美元,增长3.7倍,其中出口539万美元,增长3.9倍。全年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88项,到位资金2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当年新签订国内经济合作项目42项,项目协议总投资191.11亿元。全市已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4个,比上年增加3个;协议外资138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2万美元,增长84.3%。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提高。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60.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47%,其中海外游客9.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76%,国内游客350.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69%。实现旅游总收入31.76亿元,增长32.1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662.53万美元,增长17.47%,国内旅游收入29.54亿元,增长33.36%。

七、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046.07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公路运输1046万吨,增长3.5%;民航运输0.07万吨。旅客运输量653.87万人,增长8.3%,其中公路运输565万人,增长4.1%;民航运输88.87万人,增长46.2%。

邮政业务基本稳定。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329.14万元,比上年下降0.13%。全年订销报纸830.61万份,下降1.7%;订销杂志72.69万份,增长6.7%;收寄函件增加14.08万件;包件增加6266件,收寄特快专递增加10902件。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到35813万元,年净增4811万元。

信息传输业继续快速发展。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6.7万户,新增2.6万户。其中城镇13.3万户,新增2.2万户;农村3.4万户,新增0.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8.16万户,新增3.88万户。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34.8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48万户。电话普及率为30.92部/百人,比上年提高5.53个百分点,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4.81部/百人,比上年提高2.18个百分点;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6.11部/百人,比上年提高3.35个百分点。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含上划中央两税收入、上划所得税收入)56582万元,增长29.8%,比现价GDP增速快8.1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1.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222万元,比上年增收8474万元,增长31.7%(见表6),完成年度预算的11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025万元,比上年增收8134万元,增长31.4%,完成年度预算的117.3%。

信贷投放明显收缩。根据宏观调控的要求,金融机构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46006万元,比年初增加92992万元,增长12.35%(见表7),新增存款比上年减少110073万元;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55152万元,比年初增加120909万元,增长19.06%,新增贷款比上年减少96487万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各类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8132万元,比上年增长52.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135万元,增长14.6%;人身险保费收入13997万元,增长69.4%。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4375万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财产险2454万元,下降2.0%,人身险1921万元,增长86.9%。

九、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两基”教育成果,扩大了高中办学规模,加强了职业技术教育,完成了一批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社会力量办学取得新进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62%,普通小学巩固率为97.71%,比上年高0.35个百分点。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98.07%,比上年高2.89个百分点,普通初中巩固率为99.0%,比上年高0.82个百分点。适龄幼儿入园率为41.16%,比上年高8.26个百分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385人,在校学生1228人,毕业生415人(见表8)。全年新增普通中学校舍面积4.21万平方米,新增小学校舍面积2.36万平方米。当年排除小学危房面积1.25万平方米,小学危房率22.47%,比上年下降1.64个百分点;排除中学危房面积0.95万平方米,中学危房率10.14%,比上年下降1.97个百分点。全市社会办幼儿园55所,民办初中2所,民办高中2所。

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年末全市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出140场次;群众艺术馆6个,组织文艺活动123次,举办展览27次;乡镇文化站72个,组织文艺活动595次,举办展览365次;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个,文物藏品(实际数量)972件;博物馆1个,藏品(实际数量)13498件;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39.82万册、件。演出市场硕果累累。《丽水金沙》、《纳西古乐》等民族文化艺术节目演出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出了大型彝族文艺晚会《太阳.火》,玉龙县东巴艺术团纳西民间乐舞“玉龙凤”荣获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金奖,建成了束河茶马古镇影视基地,成功举办了东巴艺术节、“玉龙杯”西部地区青年歌手大奖赛、《爱我丽江》全国摄影大奖赛等对外文化宣传活动。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63.2%,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全市电视台1座,制作电视节目5473小时,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833座,广播电视卫星收转系统653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6.0%,与上年持平。全市有线电视用户6.7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23.4%,比上年提高1.81个百分点。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7户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已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其余24户文化事业单位正在抓紧实施改革。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疗机构分类管理进展顺利。农村卫生改革不断推进,全市64个乡(镇)卫生院已全部完成了上划县(区)管理,全市共有17.3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了公共卫生投入力度,6个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6个医疗救治体系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9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病床床位252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401张;卫生技术人员272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05人,注册护士1007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卫生技术人员245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卫生技术人员74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64个,床位944张,卫生技术人员964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举办综合运动会26次,举办单项比赛78次。获省级以上奖牌16枚,其中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7枚。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举办全民健身活动30次,参加活动人数2.5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学生11.77万人,占应达标学生的84.0%。部分企业通过商业运作,联合收购红塔足球二队,组建了东巴足球队,在全国足球乙级联赛中取得第三名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