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旅游业在非典重创后迅速恢复。“非典”之后,我市及时采取得力措施,促进旅游升温,效果显著。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01.48万人次,同比下降10.7%,降幅比上半年缩小了22.6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缩小了9.5个百分点;累计接待境外游客8.24万人次,同比下降44.5%。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24.04亿元,同比增长2.8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持续快速增长。全市财税部门紧紧抓住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开辟财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严格控制支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支出结构趋于合理。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6748万元,增长14.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891万元,增长16.6%。其中增值税3448万元,增长8.8%;营业税10112万元,增长28.8%。全市完成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0423万元,增收815万元,增长8.5%;完成上划中央、省所得税收入6405万元,增收632万元,增长11.6%。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29414万元,增长8.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28610万元,增长9.0%。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53013万元,新增203065万元,增长36.9%,增幅创96年以来新高,同比多增141670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3196万元,新增80711万元,增长25.0%,同比多增46337万元;企业存款余额252086万元,新增101622万元,增长67.5%,同比多增77484万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34244万元,新增217396万元,增长52.2%,增幅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多增164291万元。短期贷款余额317934万元,新增80492万元,增长33.9%,同比多增60211万元,其中短期建筑业贷款余额30905万元,增长3.6倍,短期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余额8632万元,增长55.2%。中长期贷款余额219949万元,新增81491万元,增长58.9%,同比多增51677万元,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116154万元,新增61829万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8.4%,同比多增33293万元。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541967万元,增长14.70%,现金支出1541655万元,增长15.10%,收支相抵回笼现金312万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1869万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607万元,增长0.1%;人寿险保费收入8262万元,增长36.3%。赔付额3533万元,增长28.1%。其中财产险赔付额2505万元,增长28.9%;人寿险赔付额1028万元,增长26.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实施科教兴丽战略有新进展。认真抓了科技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全年实施试验、示范、推广项目39项,获省级科技成果奖2项,市级科技成果奖14项。2003年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7.98%,其中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1.89%。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继续得到改善。普通中等专业教育结构日趋合理,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市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招生602人,增长58.0%,在校学生1608人,下降20.2%。中小学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通中学88所,招生23372人,增长7.7%,其中高中5327人,增长15.9%,初中18045人,增长5.5%;在校学生64659人,增长8.9%,其中高中13688人,增长14.2%,初中50971人,增长7.6%;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95.18%,比上年高8.69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48.22%,比上年高4.2个百分点。普通小学658所,招生19905人,下降3.5%;在校学生118638人,下降3.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0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5.31%,比上年高10.65个百分点。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继续发展。全市职业中学8所,招生2662人,增长78.7%,其中职业高中904人,下降1.7%,职业初中1758人,增长2.1倍;在校学生4654人,增长55.2%,其中职业高中2053人,增长35.5%,职业初中2601人,增长75.3%。幼儿园在园幼儿15607人,下降7.1%,适龄幼儿入园率为32.9%,比上年高5.16个百分点。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全年新增普通中学校舍面积4.83万平方米,比上年多增2.75万平方米,新增小学校舍面积5.96万平方米,比上年多增4.04万平方米。加大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的力度。当年排除小学危房面积5.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64万平方米,增长92.6%,小学危房率24.11%,比上年下降9.09个百分点;排除中学危房面积1.56万平方米,中学危房率12.11%,比上年下降7.6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体育和环境保护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列人全国8个试点城市之一,中宣部已批准我市试点方案,市歌舞团、丽江日报社等7家试点单位的改革步入实质性阶段。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年末全市艺术表演团体2个,本年新排上演节目38个,演出135场次;群众艺术馆6个,组织文艺活动131次;乡镇文化站66个,组织文艺活动563次;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5个,藏书39.05万册、件。 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61.31%,比上年提高1.66个百分点。全市电视台1座,制作电视节目346小时,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53座,广播电视卫星收转系统634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6.38%,比上年提高0.88个百分点。全市有线电视用户6.1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21.59%。 卫生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105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519张,增长4.2%。卫生技术人员2648人,增长2.3%。其中执业医师881人,执业助理医师278人,注册护士1025人。全市乡镇卫生院62家,拥有床位数887;村卫生院412个,占农村总村数的98.1%。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全市没有发生诊断性非典病例,也没有发生凝似性非典病例。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举办综合运动会13次,举办单项比赛41次。获省级以上奖牌17枚,其中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4枚。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4次,参加活动人数10.38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学生12.19万人,占应达标学生的93.3%。 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以污染防治为突破口,切实巩固“达标排放”成果,不断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58.2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2.91%,比上年提高3.09个百分点;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632.2万元,比上年增长69.5%。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部门户籍人口统计年报,年末总人口为1118835人,比上年末增加7004人,增长0.63%,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45123人,占总人口的57.7%。全年出生人口10704人,出生率9.60‰,比上年下降0.55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939人,死亡率5.32‰,比上年下降0.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人口4765人,自然增长率为4.28‰,只比上年高0.05个千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