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丽江市统计局

丽江市统计局

2009年2月10日

2008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克服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振荡多变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经济效益良好、增长速度较快、结构协调优化、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的新局面。

一、综合

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联审通过,全市生产总值在2007年突破80亿元基础上,再上新台阶,突破100亿元,达到10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自2003年以来连续六年实现10%以上增长,经济快速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8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5.2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13.5%。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5%、42.3%和47.2%,分别拉动GDP增长1.4、5.5和6.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300元,增长12.7%。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8:33.0:45.2调整为20.6:34.8:44.6,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三二一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得到增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0%,提高1个百分点。非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7.7%,提高0.1个百分点。投资、消费增长趋于协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断提高。

地方财力显著增强。全年各项税收收入153338万元,比上年增加46920万元,增长44.1%,其中国税收入67114万元,比上年增加20100万元,增长42.75%;地税收入86224万元,增加17807万元,增长26.03%。全年财政总收入(含上划中央两税收入、上划所得税收入)156240万元,增收39472万元,增长33.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235万元,增收22404万元,增长30.8%,高于全省平均增幅4.7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全省第四,其中,增值税12986万元,增长55.8%;营业税34800万元,增长18.5%;企业所得税2360万元,增长31.8%;个人所得税1550万元,增长9.6%;非税收入成为财政增收新亮点,全年非税收入完成16039万元,增长41.3%,其中,专项收入3406万元,增长48.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515万元,增长26.7%;罚没收入3842万元,增长55.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的县(区)达到4个,增加2个(永胜县和玉龙县),市本级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348万元,增长5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67047万元,增长27.8%。重点支持了民生工作,加大了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力度,其中,教育支出58729万元,增长16.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860万元,比上年增长29.2%;医疗卫生支出23862万元,增长19.3%;环境保护支出19606万元,增长40.4%;农林水事务支出53452万元,增长66.4%。

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势头逐步得到控制。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据国家统计局丽江市调查队调查显示:2008年,丽江市区(古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9%,涨幅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在一季度较平稳的基础上,4-5月攀升后,6-12月逐步回落。从调查的八大类看,呈“五升三降”的态势,食品类上升12.6%,直接影响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3个百分点。

表1:2008年市区(古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指标 比上年上涨(%) 指标 比上年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 104.9 三、衣着 99.6

服务项目价格 101.6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9.5

消费品价格 105.9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2.6

一、食品 112.6 其中:医疗保健 103.6

其中:粮食 102.5 六、交通和通信 101.3

油脂 119.6 1、交通 103.1

肉禽及其制品 127.1 2、通信 100.1

蛋类 108.8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 99.6

菜 109.6 八、居住 102.8

糖 87.9 其中:建筑及装修材料 101.2

二、烟酒及用品 100.5 水、电、燃料 108.6

二、农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不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08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78652万元,增长7.1%,其中种植业产值170590万元;林业产值24762万元;畜牧业产值154251万元;渔业产值16687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362万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1.3万亩,在遭受多种自然灾害情况下,粮食生产实现连续第4个年头增产,粮食总产量达42.7万吨,比上年增长4.3%,成为历史最高年。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油料、烤烟、甘蔗、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表2: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427869 4.3 五、甘蔗 123853 6.57

#夏粮 328786 4.65 六、烤烟 15096 15.82

一、谷物 332787 162.7 七、茶叶 329 2.4

#稻谷 130999 3.41 八、水果 83913 0.38

小麦 55825 1.06 九、蔬菜 170624 5.0

玉米 124464 5.92 十、肉类总产量 86639 2.55

二、豆类 64365 30.16 #猪牛羊肉 77590 1.4

#芸豆 14934 26.43 禽蛋 3550 15.45

三、薯类 40717 5.66 牛奶 4292 70.45

#马铃薯 35098 8.9 出栏猪(头) 823933 3.02

四、油料 8438 7.8 出栏牛(头) 83314 8.28

#花生 1684 4.23 出栏羊(只) 373789 2.66

油菜籽 6438 12.03 猪存栏(头) 982307 0.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71368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3008万元,增长19.7%;完成工业增加值201902万元,增长18.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8%,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7346万元,增长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