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丽江市统计局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3153万元,比上年增长41.3%,实现利税54536万元,增长40.4%,其中利润28123万元,增长58.7%。亏损企业亏损额4093万元,增长32.2%。

表3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万元)

指标 增加值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177346   21.0

其中:轻工业 28619 26.3

重工业 148726   20.0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30702   20.0

其中:国有企业 2860   2.7

集体企业 1243  -1.8

股份合作企业 11315   -8.2

股份制企业 152903   24.6

其他企业 9023   18.5

表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糖 吨 17225 44.29

原煤 万吨 621.58 20.81

焦碳 万吨 95635 -7.06

洗煤 万吨 297.28 33.21

发电量 万千瓦时 285487 26.92

自来水 万吨 1762.5 10.86

十种有色金属 吨 605 20.52

水泥 万吨 133.6 -13.69

化肥 吨 71498 8.54

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50255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6.5%,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49115万元,增长2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额继续稳步扩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3994万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79726万元,增长27.4%;农村投资74268万元,增长90%,其中,农村私人投资17861万元,增长32.6%。全年城镇投资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项目)51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37个。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46539万元,增长20.1%,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由上年的13.76%下降到12.69%,下降1.07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投资95109万元。房屋施工面积79.6万平方米,下降6.4%,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42.3万平方米,增长23.2%;房屋竣工面积33.8万平方米,下降31.2%;商品房销售面积28.8万平方米,下降40.6%;商品房销售额68682万元,下降32.5%。年末房屋空置面积9.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空置面积2.28万平方米;商业营业性用房空置面积7.29万平方米。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社会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1210万元,同比下降41.59%;第二产业投资完成583673万元,增长46.9%;第三产业投资549111万元,增长21.3%。从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582827万元,增长57.2%,所占比重达50.5%;非国有投资571167万元,增长10.8%,所占比重达49.5%。从行业情况看,城镇项目投资中:工业投资558446万元,比上年增长43.3%,其中制造业投资75741万元,下降19.8%。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加强,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投资424326万元,增长58.3%;交通运输业投资75167万元,增长73.2%;水利管理业投资27153万元,增长74.5%;环境管理业投资2820万元;公共服务业投入明显增大,其中卫生投资5319万元。

融资渠道拓宽,建设资金到位良好。全年建设项目到位资金980108万元,增长23.3%,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41496万元,增长60%;国内贷款资金268912万元,增长1.45倍;利用外资573万元,下降97.2%;自筹资金534384万元,增长1.6%;其他资金134743万元,增长19.3%。

表5: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单位:万元)

指标 绝对数 增长(%)指标 绝对数 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153994 30.1 第三产业 354092 16.8

一、城镇投资 1079726 27.4 #交通运输业 75167 73.2

#国有经济控股 水利管理业 27153 74.4

#第一产业 16319 -48.3 环境管理业 2820 -60.0

第二产业 562776 43.9 公共设施管理业 54576 -1.95

#工业 558446 43.3 教育 8436 -28.2

#煤炭开采及洗选业 52138 2.5倍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7091 -56.5

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 424326 54.1 房地产开发 146539 20.1

#电力生产和供应业 408563 52.3 二、农村投资 74268 90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921万元,增长29.3%,同比加快6.7个百分点,增幅创历史新高。分城乡看,市级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34336万元,增长31.4%;县级完成消费品零售额88185万元,增长26.0%;农村(县以下)完成消费品零售额68399万元,增长29.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208694万元,增长27.3%;住宿和餐饮业76994万元,增长35.6%;其他行业5233万元,增长24.0%。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40209万元,增长38.1%,其中国有经济12988万元,增长13.2%;非公有经济250712万元,增长28.0%,其中私有经济211470万元,增长35.9%。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全年进出口总额4597万美元,增长1.68倍。其中出口4554万美元,增长1.66倍;进口43万美元,增长13.3倍。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4个,外商投资项目到位资金600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680.59万吨,下降13.58%,公路货物周转量125860.66万吨公里,增长4.46%;公路客运量703.17万人次,下降0.91%,公路旅客周转量76784.1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5.96%。民航货邮运输量完成1277.4吨,下降0.1%,运输旅客188.22万人次,下降1.3%,运输航班19432架次,增长3.8%。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378万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834.76万元,增长17.23%;电信业务总量10543万元,增长2.81%。全年订销报刊累计数1113.3万份,增长14.53%;函件162.9万件,增长22.85%;特快专递26.81万件,增长31.79%。全年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7.13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6.6万户,下降1.38%,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4.38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57.84万户,增长40.6%,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48.44部/百人。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配套设施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提升。至年末,全市已有星级宾馆186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宾馆8家,三星级宾馆50家。旅行社2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9家,国内旅行社18家。A级旅游景点14家,其中,5 A级景点1家,4 A级景点3家。红色旅游基地1个。旅游人数持续增长,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25.4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8.13%,其中海外游客46.58万人次,增长16.38%,国内游客578.91万人次,增长18.27%。旅游业总收入69.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4830.59万美元,增长19.43%,国内旅游收入59.45亿元,增长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