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丽江市统计局

2002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主要经济指标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计划调控目标,巩固了“十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一、综合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6948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增幅比上年水平提高2.1个百分点,达到了自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高于全省增长水平1.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超额完成了增长7.5%的计划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129万元,增长1.4%,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为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4125万元,增长12.4%,增幅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为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76226万元,增长13.6%,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为6.2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29元,比上年增加30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1%。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品种、品质和布局的优化,主要农作物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旅游产品开发保持较快增长,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大,一些行业在淘汰落后和过剩生产能力方面取得新的成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29.2:25.1:45.7,调整为26.8:25.5:47.7。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股份制经济及个体、私营经济等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29.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561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3%。

市场物价总水平持续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其中: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总水平上涨0.3%。分项目看,食品价格上涨4.2%,其中粮食上涨0.5%、油脂上涨3.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0.5%、蛋类上涨4.8%、水产品上涨3.1%、蔬菜上涨9.5%;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5%;衣着类下降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1.2%;交通和通讯类下降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8%,其中教育上涨3.2%;居住类下降1.6%。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0.51%。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区从业人员66.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8万人,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持续减少,私营个体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5.62万人,减少0.06万人,其中企业职工2.23万人,减少0.07万人;个体、私营从业人员3.12万人,增加0.51万人。多渠道扩大就业,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全年通过多种途径使445人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仍不够合理;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劳动力就业渠道不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加;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市场开拓力度不够;财源结构单一,财政收入自给率低,财政增收困难,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企业改革步履艰难,微观经济运行活力不够,特别是部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较差;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不够快,农民增收难,收入渠道单一;基础设施仍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极大地阻碍了我区优势资源的开发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继续拉大,部分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仍比较困难等。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年种植业增加值和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都比上年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区种植业增加值完成51540万元,比上年下降0.2%;全年粮食总产量358037吨,下降12.5%,油料产量7317吨,下降7.9%,烤烟产量9196吨,下降10.7%,甘蔗产量102542吨,下降4.3%,水果产量39978吨,下降10.0%。

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继续稳步发展。全年完成林业增加值8153万元,比上年增长3.2%;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675公顷,其中天保工程造林3715公顷,退耕还林造林6138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70260公顷,护林防火工作取得好成绩。全年完成畜牧业增加值32600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全年肉类总产量64925吨,比上年增长3.7%%,其中猪牛羊肉产量60711吨,比上年增长3.8%;年末大牲畜存栏45.67万头,增长2.4%,猪存栏85.07万头,增长3.4%,羊存栏95.64万只,增长2.1%。全年完成渔业增加值6336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全年水产品产量6997吨,比上年增长10.0%。在全年农业增长中林业、畜牧业、渔业是主要增长因素。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提高,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3325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4%;大中小型拖拉机达9792台,增加1190台。农田水利建设也得到继续加强,全区拥有水库129座,总库容量3026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5254万立方米,增长21.0%;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1680公顷。

农村经济在改革中平稳发展。农村产业、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民负担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规范。乡镇企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区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2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实现利税总额28646万元,增长16.0%;实交各种税金10180万元,增长22.3%。年末乡镇企业从业人员8.73万人,比上年增加0.96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恢复性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有所增强。经过多年的改革调整,全区工业生产走出低谷,步入恢复性快速增长区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2998万元,增长10.5%,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为1.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985万元,增长27.5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4946万元,增长20.24%;集体工业增加值827万元,下降29.92%;股份制工业增加值17943万元,增长12.46%;个体、私营等其它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12328万元,增长90.01%。

工业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得到快速发展。在完成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136.95万吨,增长1.36倍;洗精煤85.29万吨,增长1.09倍;焦炭11.94万吨,增长3.01倍;发电量63579万千瓦小时,增长16.38%;糖9594吨,增长57.87%;水泥35.63万吨,增长24.58%;化肥10046吨,增长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