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丽江市统计局 2008年2月18日 2007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农业稳定发展,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发展,节能减排工作有了新突破,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得到加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增强,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民生切实改善,实现了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联审通过,全年生产总值(GDP)8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加快1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实现10%以上增长,经济快速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45亿元,增长6.5%,加快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8.03亿元,增长20.3%,回落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8.34亿元,增长13.2%,加快3.6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5%、45.6%和43.9%,分别拉动GDP增长1.5、6.3和6.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达到6984元,比上年增加1174元,增长13.6%。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0:31.6:46.4调整为21.8:33.0:45.2,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三二一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有所增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9%,提高0.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5.8%。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拉动力同比增强1.5个百分点。投资、消费增长趋于协调,投资与消费增幅差距由2006年12.2个百分点缩小到2007年的2.6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提高。非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7.6%,提高0.3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各项税收收入106418万元,比上年增加25183万元,增长31%。其中国税收入47019万元,比上年增加7709万元,增长19.6%;地税收入59399万元,增加17474万元,增长41.7%。全年财政总收入(含上划中央两税收入、上划所得税收入)116768万元,增收31990万元,增长37.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2831万元,增收22002万元,增长43.3%,增收额接近2002年全年收入总额,增速为1998年以来最高。其中,增值税8336万元,增长15.8%;营业税29377万元,增长52.5%;企业所得税1791万元,增长35.4%;个人所得税1414万元,增长74.6%。财政总收入增幅高于现价GDP增幅16.8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3.8%,提高1.7个百分点,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实现协调发展。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87181万元,增长28.5%。确保了人员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加大了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力度。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022万元,比上年增长23.3%;教育支出50279万元,增长19%;医疗卫生支出20000万元,增长52.2%;环境保护支出13964万元,增长37.5%。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林水事务支出32131万元,增长21.7%。 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据国家统计局丽江市调查队调查显示:2007年,丽江市区(古城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5%,(见表1),涨幅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食品价格特别是肉禽蛋价格的大幅上涨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上升的主要原因。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1%,涨幅同比上升9.3个百分点,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5个百分点,影响程度占到65.8%,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2.6%,其中猪肉价格上涨39.3%。 表1:2007年市区(古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指标 比上年上涨(%) 指标 比上年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5.5 三、衣着-0.1 服务项目价格2.5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0.5 消费品价格6.3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4.8 一、食品13.1 其中:医疗保健4.9 其中:粮食2.9 六、交通和通讯3.2 油脂13.7 1、交通6.5 肉禽及其制品32.6 2、通讯1.3 蛋类16.0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0.2 菜15.9 八、居住2.3 糖11.2 其中:建筑及装修材料2.1 二、烟酒及用品1.0 水、电、燃料1.8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竞争力不强,生产受市场需求约束加大;宏观政策趋紧,项目前期工作滞后,新上项目难度加大;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高涨、粮食减产和国内油料减产、猪源周期性短缺等因素影响,价格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性上涨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开发任务还比较艰巨等。 二、农业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化支农惠农力度,加大对种粮农民、良种、母猪、农机具、沼气等补贴力度,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04391万元,增长9.6%,其中种植业产值139194万元,增长13.1%;畜牧业产值119741万元,增长4.1%;林业产值20343万元,增长20.6%;渔业产值14609万元,增长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504万元,增长9.1%。粮食生产实现连续3年增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9.16万亩,比上年下降0.4%,粮食总产量达410248吨,比上年增长0.1%(见表2),成为第二个历史最高年。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油料、烤烟、甘蔗、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也得到较快发展。全年油料产量7827吨,比上年增长8.5%;甘蔗产量116214吨,增长13.5%;烤烟产量13034吨,增长1.4%;蔬菜产量162408吨,增长26.8%。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生猪出栏79.98万头,比上年增长3.2%;牛出栏7.69万头,增长3.4%;羊出栏36.41万只,增长3.5%。年末生猪存栏97.99万头,增长3.9%,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17.85万头,增长21.9%;大牲畜存栏49.12万头,增长1.8%,其中牛存栏34.16万头,增长1.6%;羊存栏101.71万只,下降0.3%。全年肉类总产量84481吨,增长4.0%。 表2: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