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9 丽江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971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9700万元,增长14.8%;邮政业务总量3271万元,增长18.6%。全年订销报刊累计数972.11万份,下降1%;函件132.61万件,增长15.2%;特快专递20.35万件,增长23.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7.39万户,下降13%,移动电话用户41.13万户,增长17.2%。年末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8.5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44万户,增长6.2%。电话普及率达到49.59部/百人,每百人净增1.87部。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稳健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380499万元,比年初增加217877万元,增长18.7%(见表5);各项贷款余额为1058702万元,增加110886万元。增长11.7%。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893549万元,比上年增长18.1%,金融机构现金支出2896910万元,增长20.1%,全年累计货币回笼72391万元。

表5:2007年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情况(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绝对数 比年初增加额 增长(%)

存款余额1380499 217877 18.7

其中:企业存款413576 111204 36.8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739037 88110 13.5

贷款余额1058702 110886 11.7

其中:短期贷款437299 65599 17.7

其中:工业贷款182486 21560 13.4

农业贷款147904 22733 18.2

建筑业贷款6753 3073 83.5

中长期贷款619381 45845 8.0

其中:基本建设贷款139754 52355 59.9

个人消费贷款174920 10501 6.4

表6:2007年保险业收付情况(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保费收入22768 13.5

其中:财产险6756 29.8

人身意外伤害险2210 28.7

健康险1566 0.6

寿险12236 5.6

各项赔款和给付7053 0.3

其中:财产险3268 18.2

人身意外伤害险751 -2.9

健康险940 4.1

寿险2094 -19.2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市商业性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22768万元,比上年增长13.5%(见表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建立和完善,“两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全年免除16.98万学生学杂费1414万元,支付6.62万名寄宿贫困生生活补助资金1832万元,落实免费教科书专项资金1265万元,安排公用经费补助专项资金1860万元。小学入学率98.75%,提高3.33个百分点,小学毛入学率109.33%,提高3.54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2.02%,基本与上年持平。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普及水平不断提高。职业高中全年招生1275人,在校学生达到2656人,分别增长23.3%和16.8%(见表7);普通高中全年招生7374人,下降2.1%;在校学生达到21345人,增长4.6%。社会办学、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较大发展。

表7:各类教育基本情况

在校学生数(人) 招生数(人) 毕业生数(人)

人数 增减(%) 人数 增减(%) 人数 增减(%)

普通中专 1721 33.4 747 45.3 389 34.1

职业中学 5122 -1.8 1529 21.3 2625 172.9

#职业高中 2656 16.8 1275 23.3 1023 18.3

职业初中 2466 -16.2 254 11.9 1602 15倍

普通中学 71676 1.8 24760 3.5 22580 0.1

#高中 21345 4.6 7374 -2.1 5998 20.0

初中 50331 0.6 17386 6.0 16582 -5.6

普通小学 116291 -0.5 18449 -4.6 17890 2.6

特殊教育 669 18.8 102 103

学前教育 19915 -1.1 15960 10400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财政预算安排科技支出2733万元,比上年增长59.5%。有7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加大,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文化馆6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6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0%,比上年提高13.09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8%,提高0.35个百分点。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得到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卫生监督检验所6个。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716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2441张。卫生技术人员3338人,增长16%。有个体诊所166个,卫生技术人员309人。农村卫生工作逐步加强。有乡镇卫生院61个;乡村卫生室419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1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推进,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81.92万人,参合率83.2%。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医疗改革,城市社区卫生发展试点工作取得了经验。艾滋病等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报告20种法定传染病3627例,报告死亡6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309.05/10万,死亡率0.394/10万。大力加强食品、药品卫生监督,全年未发生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人民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年共举办综合运动会125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85次。我市运动员在各项目比赛中获金牌7枚,银牌1枚,铜牌5枚。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常住总人口12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增长0.2%。全年出生人口12023人,出生率为9.9‰;死亡人口6558人,死亡率为5.4‰;自然增长率为4.5‰。

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农民收入增量、增幅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22元,比上年增加312元,增长19.4%,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12.6%。全年城镇在岗职工人平均工资20976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6.7%;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18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人民群众从经济增长中得到了更多实惠,民生切实改善。

十二、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66.74万人,比上年增加0.6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0.08万人,增加0.51万人,增长5.3%,其中城镇单位(包括私营单位)7.37万人,城镇个体2.71万人;农村从业人员56.66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15人,困难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336人,“4050”人员再就业145人,就业再就业培训558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低于控制目标1.3个百分点。累计对外劳务输出6.83万人,比上年新增2.1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