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8 贵州省统计局

 
随着住房货币化的全面实施,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及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度上升,全省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3%,土地交易价格上升0.3%,房屋租赁涨价1.6%。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9.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4%。其中,进口完成3.96亿美元,增长58.8%;出口完成5.88亿美元,增长33.2%。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9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8.5亿元,比上年增长7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0.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1%。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所突破。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0.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倍。

旅游业发展受到非典疫情影响,旅游人数出现下降。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835.2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6.6%;接待境外旅游人数7.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6.2%,其中外国人2.4万人次,下降71.6%,港、澳、台同胞5.3万人次,下降63.1%。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铁路、公路、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518.2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7%;民航货邮吞吐量为3.29万吨,比上年增长7.5%。客运有所下降,铁路、公路、水运完成旅客周转量242.27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0.6%。

邮政业务量进一步增加,全年邮政业务总量为5.5亿元,比上年增长9.9%。电信业继续迅猛发展,全年电信业务总量为101.6亿元,比上年增长45.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32.6万户,比上年增长18%,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40.6万户,增长13.6%,乡村电话用户92万户,增长28.6%;移动电话用户上升到331.1万户,比上年增加84.4万户,增长34.8%;年末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17.9%,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互联网用户增至63.6万户,比上年增长1.1倍。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3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4.49亿元,增长18.1%。财政总支出为331.36亿元,比上年增长4.6%。财政支出有序安排,重点支出基本得到保障,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等支出增长较大。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比上年增长9.8%,医疗卫生支出比上年增长11.5%。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917.38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898.62亿元,比年初增加345.6亿元,同比多增133.1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12.84亿元,比年初增加153.87亿元,同比多增36.33亿元。贷款投入力度加大。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726.95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714.04亿元,比年初增加309.87亿元,同比多增121.5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为882亿元,比年初增加226.86亿元,同比多增115.79亿元。

证券市场平稳发展。全年股票交易额为449.7亿元,年末股票资金开户数为19.68万户,比上年增加0.37万户。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省保险部门保费收入为29.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18亿元,增长9.5%;寿险保费收入16.81亿元,增长23.2%。全年保险赔付金额为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5.64亿元,增长16.7%;寿险赔付金额2.06亿元,比上年增长4.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省实现“普九”的县(市、区)达到57个,比上年增加15个,“普九”人口覆盖率为65.1%,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年末普通小学在校学生为476.87万人,比上年下降1.5%,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2%,与上年持平。普通中学在校学生继续增加,其中普通初中在校生达到201.34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38.3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8.3%和22%。

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普通高校招生数为5.33万人,比上年增长28.1%,在校学生达到14.94万人,比上年增长21.8%。研究生教育发展较快,新增博士点3个、硕士点41个;研究生招生1500人,比上年增长66.7%;在学研究生3000人,比上年增长50%;毕业研究生400人,比上年增长33.3%。成人教育加快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学校毕业人数为3.83万人,比上年增长66.5%。

科技投入力度有所加大,科技进步总体水平提高。全年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8.9亿元,其中基础研究经费为2.9亿元。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55.29万人,比上年增长1.5%。全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73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全年专利申请1245件,比上年下降0.9%,其中授权专利719件,增长16.7%,技术合同成交额1.79亿元。

综合技术服务取得新的成绩。年末全省拥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64个,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93个,完成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3C)的企业数为49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比上年增长24.7%。新制定地方标准14个,修改地方标准1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7个,文化馆83个,博物馆10个,公共图书馆90个。广播电台4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0.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电视台10座,有线电视用户270.82万户,比上年增长10.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9.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档案馆9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81.95万卷。全年报纸出版量为3.42亿份,杂志出版量为0.1亿册,图书出版量为1.2亿册。

卫生医疗保健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省有医疗卫生机构703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6万张;有卫生技术人员7.99万人,比上年增长0.3%,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达到3.87万人,增长4.6%,注册护士2.35万人,增长3.5%。全省有乡镇卫生院1452个,农村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83.5%。防治非典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没有发生1例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以抗击非典疫情为契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加大,开工建设24个疾病防治中心,对6所贫困县医院、59所乡镇医院和12所妇幼保健院进行了改扩建。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相继开工和建成一批重点体育设施项目。

十一、环境保护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进展。环保监测的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5个,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4个,未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3个;建成烟尘控制区79个,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267.4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59个,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202.6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