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中等教育继续扩大。各类高级中学(含技工校)60所,在校学生5.43万人,增加0.57万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0.58万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0.32万人。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西昌学院当年招生3241人,在校学生1510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918人,毕业生3024人。 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全州成人中等教育在校生人数0.12万人,成人初等教育在校生人数3.99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人数49.50万人,参加全国统一自学考试的人数达1.41万人。 科技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推广。州级直属科研单位6个,州级各部门全年共承担科研项目60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省部级项目10个;实施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项,获得省级重大科研成果奖4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繁荣昌盛。坚持先进文化,促进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州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全年演出106场次,观众人数达18.22万人次。有公共图书馆9个,馆藏书量56.08万册,文化馆18个,乡镇文化站125个,博物馆2个,文物保护机构13个。 文化产业发展加快,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凉山彝族火把节被正式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洋堆遗址"、"博什瓦黑石刻"、"凉山大石墓群"三项历史遗迹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建成使用。参加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举办中国凉山彝族文化旅游节暨《风情凉山》大型文艺展演,大型彝族音乐舞蹈《火.图腾》商业演出获得成功,开创了文化和旅游产业整合的新途径。文化“三下乡”活动有声有色,农村电影”2131”工程稳中有升,州电影公司(译制中心)全年译制故事片、科教片74部;放映农村电影1.94万场,观众达415万人次。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加强。全州共有卫星地面接收站6236座,增加818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94座,有线电视用户23.7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0.7%,广播人口覆盖率82.3%。 新闻出版事业持续发展,档案管理、开发力度加强。全州出版地方报纸彝、汉文版两种,发行量2630万份;出版地方杂志彝、汉文版两种,发行量0.68万册。年末全州共有档案馆19个,馆藏档案量55.65万卷,增加1.17万卷,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20.24万卷。 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州有卫生机构810个,病床位数907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335人,其中:医生4611人,护士2437人。在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个,卫生技术人员750人;妇幼保健机构18个,卫生技术人员369人;乡镇卫生院674个,卫生技术人员3221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中国石油杯”2006全国帆板冠军赛,在全国第三届体育大会上,凉山籍滑水运动员获得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3枚,在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上,凉山代表队夺得22枚奖牌。积极开展群众体育运动,举办县及县以上运动会12场次。体育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州业余体校在校学生达到3803人。 十一、人口 据公安人口统计,2006年全州年末户籍人口435.63万人,增长1.65%,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13.03万人,增长2.44%,占总人口的48.9%;彝族人口为197.45万人,增长2.54%,占总人口的45.3%。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州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20327元,增长16.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23元,增长12.4%,人均消费支出6360元,增长11.1%。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17元,比上年净增279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31元,增长4.2%。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稳定增长。全州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173.13亿元,增长17.6%,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67.78亿元,增长24.5%;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05.35亿元,增长13.5%;城镇居民储蓄余额136.07亿元,增长14.6%;农村居民储蓄余额37.06亿元,增长30.1%。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推进,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9.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96万人,统筹支付金额1.72亿元,增长9.7%。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6.9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74万人。全年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5万人,新增就业人员1.2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 社会福利与救助力度加大。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面扩大,纳入保障的人数7.37万人,比上年增加0.19万人,发放保障金6082万元,增长13.3%。全年得到社会保障救济人数20.16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1万人,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100人。全州共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51个,床位数1688张,收养人数967人;建立各种社区服务中心32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5.52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27万人。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2007年凉山州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