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8 凉山州统计局

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迎接新世纪承前启后的关键年。世纪之交,州委、州政府领导全州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转变观念,开拓进取,紧密结合凉山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增加投入,扩大内需,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州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综合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工业生产速度加快,增效提速效果明显,基础没施建设力度加大,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金融运行平稳,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扶贫攻坚取得新的突破,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幅平稳。2000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GDF)总量达到144.55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幅上升了0.1个百分点,比全省9.0%的增幅低0.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六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44亿元,增长5.3%,增幅回落了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1.96亿元,增长了9.7%,增幅上升了I.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6.15亿元,增长10.2%,增幅下降了0.3个百分点:从生产角度看,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90价)由上年的31.2%下降到24.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30.4%上升到32.4%,建筑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2.5%上升到8.0%,第三产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35.9%下降到35.3%,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现价)的比重,由1999年的40:28:32发展为39:29:32。

市场物价继续低位运行。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为98.1%,较上年回落了1.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为99.2%,回落了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下降4.2%,居住和服务项目各上升3.5%和9.5%。

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州委、州政府狠抓扶贫攻坚,加大扶贫投入力度,2000年全州参加定点包户扶贫的各级干部就达1.50万人,包扶建卡户12.6万户,完成形象扶贫9.42万户,移民扶贫947户。省切块下达我州扶贫资金3.37亿元,比上年增加0.98亿元,其中新增加财政扶贫资金0.45亿元,据统汁,全州2000年又有19万人基本解决了温饱,6个县通过丁省、州越温检查验收。

纵观全州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经济呈恢复性增长的态势。但也存在?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经济结构矛盾仍较突出,经济增长质量不够理想;农业结构调整仍较缓慢,农民增收和扶贫攻坚难度加大;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有待进?步加快;企业下岗职工增多,再就业压力加大;县、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环境保护亟待加强。

二、农业

2000年,虽然自然灾害、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农业增产有一定影响,但各级党委和政府以“稳粮增收调结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指导思想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全力开发农业生产资源,发展“三高”农业和特色农业,确保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13亿元,增长5.7%,增幅回落了0.7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达到170.52万吨,较上年增长1.7%。

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全年烤烟产量达6.09万吨,增长41.0%,水产品产量1.09万吨,增长7.7%,水果产量22,94万吨,增长15.9%,茶叶产量增长33.0%,甘蔗受市场价格和供需关系的影响,播面减少,产量较上年下降2.0%。

植树造林掀起高潮,成绩斐然。由于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速丰林等工程的实施,林业投人进一步加大,绿化造林工作全面推进。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27公顷,较上年增加1.67万公顷,增长了22.0%,退耕地造林面积由上年的0.30万公顷增加到3.00万公顷,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0.001%以内,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88.6%。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牧业既是我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又是高寒山区农牧民增加投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由于各级政府:积极实施草畜“双百万”工程,加大畜禽病疫防治力度,推广科学饲养,促进了全州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的好势头。2000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9.15万吨,增长7.6%,其中猪牛肉产量27.03万吨,增长7.5%;牛奶产量0.59万吨,增长5.9%;羊毛产量0.28万吨,增长6.7%;蚕茧产量0.91万吨,增长9.3%。

渔业生产发展较快。渔业生产坚持“市场、优势、效益”的原则,充分利用水产信息网络和我州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科教兴渔”,扶持水产营销大户,大搞池塘、稻田和水库养鱼,激活水产品流通市场。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1.09万吨,完成了省计划的101.6%,比上年增长7.7%。莼菜、银鱼、河蟹、罗非鱼等名优新水产品的养殖也初具规模。

农田水利建设进??步加强。近年来,各级狠抓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农村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08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累计达到11.93万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达10.32万吨,增长6.2%;农村用电量26365万千瓦小时,增长25.4%;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5.73万千瓦小时,增长7.3%。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继续发展。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89.52亿元,与上年相比曾长16.7%,营业收入增长15.9%,完成年计划的100.8%,利润总额增长13.74%: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乡镇企业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支援农业生产和村镇的公益福利事业,2000年用于支农建农的资金达到0.03亿元,仅乡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达4.3亿元,社会贡献率占28.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由于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办法,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扭亏解困工作力度,工业生产和扭亏增盈工作成效明显,国有企业改革与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2000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87.95亿元,同口径相比增长13.0%,实现增加值32.91亿元,增长9.2%。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独立核算国有及非国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64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重工业21.70亿元,增长15.0%,轻工业16.94亿元.增长4.91%;国有工业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增长10.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增长19.5%,其它经济类型的工业企业增长5.3%。大中型工业企业支柱作用明显,对推动我州工业增长起到了主力军作用,全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1.?1亿元,较上年增长13.2%,占总产值的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