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阿坝州统计局 阿坝调查队 2007年3月20日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强州战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省统计局审定,2006年全州生产总值(GDP)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6亿元,增长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第二产业增加值36.82亿元,增长1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5%;第三产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1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7%。 从产业结构分析,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9.6:40.8:39.6调整为18:42.3:39.7。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0.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全州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7亿元,增长3.7 %;第二产业增加值13.15亿元,增长27.8%;第三产业增加值9.98 亿元,增长17.2%。民营经济对全州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6.7%,占全州GDP的36%。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仍然较为薄弱,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 二、农业 2006年,全州农业生产虽然遭受百年一遇的干旱影响,但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1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582公顷,增长3.7%;油料作物2361公顷,比上年增加34公顷,增长1.5%;药材1001公顷,下降18%;蔬菜9943公顷,比上年增加1123公顷,增长12.7%,占全州播面的比重由上年的12.7%上升为13.8%。 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年粮食总产量14.82万吨,比上年下降12.1%;油菜籽产量742吨,比上年增长13.3%;蔬菜产量29.37万吨,比上年增长4.4%。 畜牧业继续呈现较快发展。年末大牲畜存栏225.09万头,比上年末增加4.01万头,增长1.8%;猪存栏37万头,比上年末减少6202头,下降1.6%;羊存栏120.66万只,比上年末增加8259只,增长0.7%。主要畜产品产量全面增加。全年肉类总产量8.24万吨,比上年增加5053吨,增长6.5%。其中,牛肉产量4.41万吨,增加2140吨,增长5.1%;猪肉产量2.87万吨,增加2097吨,增长7.9%;羊肉产量8084吨,增加555吨,增长7.4%。奶类产量9.53万吨,比上年增加5006吨,增长5.5%。 生态建设进展顺利。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沙化治理等工程,全年完成公益林人工造林4333公顷,新封山育林26887公顷,退耕造林666公顷,荒山造林1800公顷。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24%。县级以上各类自然保护区24个,面积达204万公顷,占全州幅员面积的24%。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6890公顷,其中2006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90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9.4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8%。 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工作进展顺利。全年争取扶贫、两资、以工代赈无偿资金总量1313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2614万元,两项资金7216万元,以工代赈资金3300万元。编制完成了《阿坝州特殊类型贫困问题调查报告》,完成了反贫困指标数据收集和阿坝州整体享受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政策的报告,积极争取大骨节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并从综合防治大骨节病、扶贫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编制和完善了《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总体规划(2007-2010年)》。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2006年全州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52713万元,比上年增长20.2%,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2%。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1267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5794万元,增长20.4%,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15473万元,增长17.8%;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5309万元,下降0.5%,股份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11728万元,增长17%;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697万元,增长13.4%。产销衔接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2%。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个,年末拥有资产达1584999万元,比上年增长5.9%;实现利税总额130720万元,比上年增长19.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87323万元,比上年增长19.2%。全州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49.1。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州具备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25户,其中,有工作量的企业17户,实现总产值53605万元,比上年增长26.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4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1552万元,比上年增长20.4%。从管理渠道分析,基本建设投资832311万元,比上年增长21.5%;更新改造投资37881万元,比上年增长72.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4965万元,比上年增长62.8%;其他投资38693万元,比上年下降10.2%;农户投资27702万元,比上年下降3.5%。从产业投资分析,第一产业投资65629万元,比上年增长11.3%;第二产业投资494857万元,比上年增长24.4%;第三产业投资381066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全年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甘海子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郎川公路、狮子坪龙头水电站、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汶川段)、古城水电站、薛城水电站、姜射坝水电站等大中型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9082万元,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28.6%。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生产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5601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1125万人,比上年增长19.6%,旅客周转量10762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9%;货运量1403万吨,比上年增长13.4%,货物周转量16174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2%。 邮电通信业持续较快发展。年末固定电话机用户达155278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28449户。全州共有邮路37条,总长度2874公里。 六、国内贸易 2006年,在国家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引导下,全州消费品市场销售持续活跃、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明显升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776万元,比上年增长16.4%。分城乡看,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20648万元,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8912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9%和15.8%。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679万元,比上年下降1.2%;集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023万元,比上年下降4.4%;私营经济及个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4936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43万元,比上年增长25.6%;股份制及其他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2995万元,比上年增长6.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39704万元,比上年增长14.7%;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7692万元,比上年增长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