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3-14 2007年,州委、州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州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州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甘孜”这一工作主题,积极实施各项惠民行动,奋力推进“富民安康”工程,开拓进取,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化解矛盾,全州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经省统计局审定,2007年全州完成生产总值(GDP)78.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增速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经济实现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76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8.74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30.37亿元,增长11.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55.9%和38.8%,分别拉动GDP增长0.7、7.6和5.2个百分点。从需求的角度看,“三驾马车”仍然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快速增长。初步测算,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96.3%,总消费的贡献率50.9%。全面小康步伐加快,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8290元,增长11%。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1:34.9:40调整为25.1:36.4:38.5,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持平。 民营经济不断发展,成为推动全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8.37亿元,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22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8.72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增加值8.43亿元,增长16.9%。民营经济贡献率达36.7%,占GDP的比重为36%,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同比上涨7.09%,涨幅比上年提高1.9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38%,粮食类价格上涨4.21%,副食类价格上涨18.08%,蔬菜类价格上涨8.38%。在副食品价格中,猪肉上涨19.28%,牛羊肉上涨18.83%,蛋上涨6.24%。 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物价涨幅过快;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依然存在;自然灾害频繁,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之间、县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差距扩大;城乡中低收入群体的民生问题较为突出,农牧民收入偏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深,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在实现科学发展方面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性、机制性存在明显障碍,改革攻坚任务繁重。 二、农业 全面落实各项惠农富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州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02亿元,增长4.2%。 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基地建设取得成效。全年培育龙头企业27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4个。巩固完善建设青稞生产基地22万亩,豆薯类生产基地2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4.08万亩,优质小水果生产基地2.65万亩,蚕茧生产基地2.6万亩,特色林果业栽植3.5万亩。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355公顷,增加243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953公顷,增加68公顷,蔬菜播种面积2717公顷,增加279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7.58万吨,增8.5%;油料作物产量1427吨,增16.9%;麻类作物产量10吨,持平;水果产量9428吨,增8.4%;蔬菜产量6.59万吨,增14%。 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类牲畜出栏126.72万头(只),增长1.8%。其中,出栏肉牛62.4万头,增长3.8%。主要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结构有所调整。全年肉类总产量9.1万吨,增加0.42万吨,增长4.8%。其中,牛肉产量6.67万吨,增加0.33万吨,增长5.2%,牛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73.05%提高到73.3%,上升0.25个百分点。牛奶产量11.61万吨,增长0.78%;蚕茧产量169吨,增长10.5%;禽蛋产量352吨,减12.7%。年末各类牲畜存栏498.72万头(只),减0.56%,其中大牲畜存栏331.45万头,增长0.09%。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州生态建设成绩显著。实施森林管护8233.02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8.42万亩,退耕还林面积达80.3万亩;实施退牧还草1164.22万亩;建设公益林51.5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1.14万亩,封山育林40.4万亩;义务植树255万株;森林火灾损失率和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大为降低。森林覆盖率达29.4%。积极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39千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6.86千公顷,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81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11平方公里。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8万千瓦,增长10.6%。全年建成沼气池3000口;解决了6.17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解决了2.74万人、6.65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建成投产6座“送电到乡”电站,解决1.64万户6.55万农牧民用电问题,农村用电量8190万千瓦小时,增长1.5%。 乡镇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完成增加值4.1亿元,增长16.48%,实现利润0.75亿元,增长15.38%,上交税金0.51亿元,增长18.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在“工业强州”战略的引领下,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对全州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8.97亿元,增长3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7%,提高3.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户,新增9户,完成增加值17.22亿元,增长34.4%,增速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连续5年增速超过30%,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1%,拉动GDP增长6.5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加值0.7亿元,增长46.6%;重工业增加值16.52亿元,增长33.9%。按经济成份划分,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1.33亿元,增长18.4%;股份制工业企业增加值15.85亿元,增长36.1%。矿产、电力两大工业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16.14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4.3%,增长34.2%。其中,矿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48亿元,增长30.8%;电力业增加值8.66亿元,增长37%。工业的强势得益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其中,发电量49.78亿千瓦,增长26.1%,硅6937吨,增长23.6%,水泥32.22万吨,增长26.2%,铅选矿产品含铅量16823吨,增长258.7%;锌选矿产品含锌量24117吨,增长329.4%;中成药108吨,增长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