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年末有普通高中学校35所,招收新生2.40万人,在校学生6.40万人,毕业学生2.00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0%,高中辍学率为5.0%,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56.8%。 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年末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7所,招收新生2.40万人,在校学生4.40万人,毕业学生1.00万人。有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508个、教学班(点)750个,注册学生8.10万人,结业学生8.00万人。 民办教育有序发展。年末有各类民办学校265所,其中:幼儿园182所,入园幼儿2.00万人,在园幼儿2.90万人,离园幼儿2.00万人;普通小学45所,教学点10个,招收新生1823人,在校学生1.20万人,毕业学生2177人;普通初中15所,招收新生2815人,在校学生7977人,毕业学生2215人;普通高中2所,招收新生2292人,在校学生5454人,毕业学生128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1所,招收新生8815人,在校学生1.90万人,毕业学生5354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个,教学班(点)14个,注册学生492人,结业学生460人。 科技事业深入推进。发展科技创新企业3家、乡村科技信息服务站23个,选派科技特派员55人,建科技专家大院8个。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08项,取得科技成果37项,科技成果转化38项。申请专利95件,授权专利37件,实施专利28件。 九、环境管理与资源保护 72户重点监测单位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3%、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6.2%、粉尘排放达标率为96.2%、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6.1%,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99.9%。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80.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2.5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5.6分贝,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类别为Ⅲ类。 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54.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十、卫生、文化与体育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安全应急能力提高。年末有卫生机构756个,床位7957张,卫生技术人员718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926人、注册护士1458人、药剂人员378人、检验人员251人。全年门诊诊疗680.59万人次,住院诊疗入院20.76万人、出院20.59万人,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达到72.6%和24.8%。 年末有村卫生室2373个,执业(助理)医师1980人、乡村医生4344人,全年诊疗580.73万人次,孕产妇检查2.65万人次、接生3.17万人,儿童疫苗接种24.94万人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实施顺利,农民参合率提高到90.1%。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4.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1%,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34.44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32.5%,光纤电视通村率达到73.3%。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42.5台、彩色电视机117.9台、摄像机1.7架、组合音响26.6套、照相机18.8部,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0.4台、彩色电视机90.9台、影碟机34.7台、照相机0.6部。 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样,竞技体育取得新的进步。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运动会50次,参赛运动员4.5万人次,获省以上各类奖牌12枚。 十一、人口与劳动就业 年末总人口达到398.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8.92万人,城镇人口108.81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27.3%。人口出生率为8.3%。、死亡率为4.6%。、自然增长率为3.7%…… 劳动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从业渠道呈多元化格局。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3.47万人,比上年增长2.1%,其中:在岗职工13.50万人,增长2.3%;城镇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1.40万人,增长4.6%。全年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50万人。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10万人,比年初增8.0%;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197.37万人,比上年增长1.5 %,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15.03万人,比上年减少0.6%;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8.11万人,增长8.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4.23万人,增长2.6%。三次产业从业结构比例演变为58.3:14.2:27.5,与上年的59.5:13.3:27.2相比,第一产业从业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上升0.9个、0.3个百分点。 十二、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570元,比上年增长16.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6900元,增长1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8元,增长18.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70.50亿元,比年初净增41.23亿元,增长31.9%;人均储蓄存款余额4358元,增加977元,增长28.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7298元,比上年增长20.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757元,增长25.1%。 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帮贫济困投入显著增加。年末实有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0.81万人,发放养老金69511万元;医疗保险参保12.10万人,发放基本医疗保险金14000万元;生育保险参保3.27万人,发放生育保险费72万元;工伤保险参保5.45万人,发放工伤保险费958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33万人,失业金发放4846人、1203万元。全年抚恤、补助优抚对象4.60万人,抚恤、补助金额10919万元。优待优抚对象0.90万户,优待总金额1354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23万人,保障支出11796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07万人,保障线救济费5625万元;五保户供养人数1.83万人,五保户救济费2085万元。城乡医疗救助8.20万人次,医疗救助支出3130万元。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47680万元。 十三、扩权试点县经济 平昌县是全省27个扩权试点县(市)之一,辖区面积2227平方公里,年末总人口105.71万人。全县农业稳步发展,工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GDP达到4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12亿元,增长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4.9%,为县域经济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08亿元,增长22.2%,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贡献率达51.8%,居三次产业之首。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46亿元,增长1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3%,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41.5:27.5:31.0调整为41.3:28.9:29.8,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18万元,增长2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15亿元,增长42.7%。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4.48亿元,增长14.8%,占GDP的比重为50.3%,提高0.1个百分点,对GDO的贡献率提高到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