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8 眉山市统计局

眉山市统计局

二OO六年三月十日

2005年,全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眉山市委关于加快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在发展中调控,在调控中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45.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66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113.11亿元,增长21.5%;第三产业增加值67.3亿元,增长7.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012元,增长17.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90%、70.46%、16.6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76个、9.58个、2.2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7:42:31调整为26:46:28。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19.12亿元,增长18.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22%,拉动经济增长9.01个百分点,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总量偏少,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偏高,消费拉动能力偏弱,自主创新能力低,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增长方式粗放,投资效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后劲不足,农民持续增收难;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低收入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二、农业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61亿元,增长7.9%;实现农业增加值64.66亿元,增长6.8%。

种植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种植业增加值30.82亿元,增长6.0%。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2.0万公顷,增长1.4%。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14.4万公顷,增长17.0%。其中优质水稻播种面积为7.4万公顷,水稻占总播种面积的62.7%,增长10.1%;优质小麦播种面积达到2.5万公顷,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32.5%,增长26.8%;优质油菜籽播种面积3.1万公顷,占油菜总播种面积的72.1%,增长20.1%。粮食总产量166.4万吨,增加5.8万吨,增长3.6%。其中:小春粮食总产量33.9万吨,增长7.0%;小春中小麦产量29.9万吨,增长6.3%。大春粮食总产量132.5万吨,增长2.8%;其中稻谷产量92.5万吨,增长0.7%;玉米产量19.4万吨,增长6.4%。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六区县整体通过无公害奶生产基地论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6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400个。新制定推广2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仁寿枇杷国家级标准化和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109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总数达到179个。

深入推进新村扶贫、劳务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四大工程。全年共解决2292名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1.27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培训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1125人,全年启动了35个村扶贫开发项目。全市各类扶贫投入达到1.1亿元,增长2倍,全年有9家产业化龙头企业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

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百村万户”生态家园建设。2005年全市共规划生态家园示范村100个,示范户1万户。100个示范村共建成沼气池10486口,配套建设污水处理池495口,改厨10133户,改厕10394户,改圈9506户,改庭院6808户,改路210.7公里。

畜牧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畜牧业增加值28.51亿元,增长7.7%。全年出栏肉猪达341.1万头,增长8.4%;出栏牛6.4万头,增长17.1%;出栏羊126.8万只,增长28.8%;出栏家禽7886.9万只,增长7.9%。优质畜产品出栏大幅度增长。全年出栏优质肉猪达200.1万头,增加18.1万头,增长10.0%,优质品率达58.7%;出栏优质肉羊82.9万只,增加10.8万只,增长15.0%,优质品率达8.5%;出栏优质肉禽4822.4万只,增加676.2万只,增长16.3%,优质品率达61.1%。

林业持续发展。全年实现林业增加值1.51亿元,增长5.2%,林产品产量为2418吨,增长18.9%。年末森林面积达21.95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0.73万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36.55%,比上年提高1.99个百分点。

渔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渔业增加值2.9亿元,增长10%。水产品产量为6.56万吨,增长13.9%;水产品养殖面积1.07万公顷,下降7.4%。

三、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68.69%,拉动GDP增长9.34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5.98亿元,增长31.0%。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1.79亿元,增长44.6%;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4.19亿元,增长25.9%。分所有制看,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5.24亿元,增长45.2%;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525万元,下降57.2%;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65.15亿元,增长32.7%;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增加值1.53亿元,增长18.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2.86亿元,增长7.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货值14亿元,增长2.2倍;实现新产品产值36.29亿元,增长48.9%。

主要产品产量增势良好。在统计的59种重点产品中,有49种产品产量增长,增长面达83%。其中,原煤122.9万吨,增长14.3%;配混合饲料63.99万吨,增长11.4%;食用植物油9.98万吨,增长38.3%;饮料酒4220千升,增长51.8%;精制茶0.25万吨,增长57.6%;农用化肥(折纯)14.89万吨,增长21.5%;成品钢材18.69万吨,增长7.4%;铝13.05万吨,增长13.9%;发电量23.19亿度,增长20.6%。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24.8亿元,增长30.9%。工业产销率99.47%,比上年回落0.35个百分点。工业销售产值234.3亿元,增长35.3%。实现利税15.0亿元,增长44.56%。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6.44%,亏损企业亏损额为0.77亿元,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8.17亿元,增长47.3%。资产负债率为59.03%,同比提高2.88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9.67%,同比提高1.5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全年达到161.25点,创历史新高。

四、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33亿元,增长15.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8.3亿元,增长18.6%;房地产开发投资11.11亿元,下降3.8%;更新改造投资34.79亿元,增长29.5%。工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75.38亿元,增长17.2%。非国有投资更趋活跃,全年非国有投资94.15亿元,增长22%,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8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68.2%上升到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