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金融业稳步发展。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5.3亿元,比年初增长13.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4.1亿元,增长16.6%。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5.5亿元,增长14.6%。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保险费业务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43.6%。其中,财产险收入1.2亿元,增长88.7%;人身险收入2.1亿元,增长26.8%。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9671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6600万元,人身险赔付金额3071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初见成效,科普工作广泛开展,全社会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年实施重点科技项目33项,实施各类专利技术17项。争取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7个,取得新的科技成果36项。全年专利申请22件,获授权专利21件。大力开展横向科技合作,实施合作项目35项,继续开展了与中科院、川农大、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院校的横向科技合作,续签了广安与川农大“市校科技合作”第2个五年科技合作协议,成立了猪业、朗德鹅业、梨业、柚业、甜橙、兔业、中药材创新转化中心。深化“院地”、“校地”合作,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集中资源优势,推进广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新建立了5个产业园。建成了集植物组培、动物胚移和农村信息网络三大技术于一体的广安农业科技中心。 教育事业硕果累累。狠抓国家、省、市示范高中的创建,加快教育重点工程建设。邻水中学、广安中学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普通中学”评估验收,全面完成市政府为民办的10件实事中的“爱心助学”工程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任务,全年资助贫困中小学生65843人次,资助资金680万元,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121个,共消除中小学危房17.2万平方米,投资6995万元。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稳步推进,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设施明显改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上新台阶,全市建成校园网的学校11所,学校拥有计算机2.3万台,远程教育接收站245座。全市普通小学校点 1613个,在校学生45.1万人,7—12周岁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普通中学179所,在校学生30.4万人,幼儿园363所,在园幼儿6.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8所(含民办职业学校),在校学生6503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10.1万人。全市参加高考的学生19979人,本科硬上线6911人,录取人数15133人。民办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全市民办教育在校学生人数已达15.3万人,占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总人数的18.0%。全市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2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31万人次,积极开展城镇在职职工继续教育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共培训在职职工2.5万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0.5万人次。 九、文化、卫生 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文艺创作取得新成绩,以“广场文艺”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文化活动日趋活跃。市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规划了170个示范乡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和170个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点,已建成6个文化广场。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147万册,文化站181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5.8%,电视人口覆盖率96.0%,有线电视入户率41.8%,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全市获省级奖励30项,建成市级训练基地7个,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所,市级体育俱乐部2所。有1名运动员输送到省(市)优秀专业队。举办市级中小学生体育竞赛107项次,参赛人数近23万人次,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继续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推动农村卫生工作。疾病控制预防和传染病区建设得到加强,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69个,其中:医院23个,卫生院179个,诊所647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6个,卫生监督所2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2个。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卫生人员8286人,其中:执业医师2219人,执业助理医师785人,注册护士1319人。全市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实有床位5037张,其中,医院2570张,卫生院2305张。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市环境监察支队建设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区市县均成立了环境监察大队,新成立了市环境监测站。全年完成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投资0.2亿元,环境污染治理项目50个,建立烟尘控制区4个,面积26.7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2个,面积18.1平方公里。工业“三废”处理能力提高。2004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68.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2.0%,“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878万元。建成省级生态小区3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绿色学校2所。市垃圾处理中心和市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 十一、人口 全市出生人口4.1万人,人口出生率9.0‰,死亡人口2.6万人,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3.4‰。年末总户数130.2万户,总人口452.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2万人,农业人口389.7万人;男性人口238.6万人,女性人口214.3万人,性别比为111.4%。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348元,比上年增加1240元,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1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消费性支出4833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8.6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2606元,比上年增加330元,增长14.5%,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自建区设市以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5.5%。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面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面进一步扩大,救灾救济工作成绩显著。年末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1个,社会福利院床位120张,有敬老院196所,拥有床位3561张。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7.1万人次,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546人。社会救济对象130万人次,其中:农村救济对象31万人次。城镇社区服务设施689个,从业人员18921人。2004年城镇登记失业率4.0%,实现再就业1.6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18.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10.8万人。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广安统计年鉴—2005》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