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8 宜宾市统计局

2005年,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增长79.04%,第二产业增长3.14%,第三产业增长38.42%。一、三产业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二产业投资增长速度减缓。三次产业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分别由2004年的1.98%、50.82%和47.2%变为2005年的2.92%、43.21%和53.87%,一、三产业分别上升0.94和6.67个百分点,二产业下降7.61个百分点。从城镇投资各大行业来看,增长较快的行业有:林业增长256.3%,食品制造业增长71.9%,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36.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长125.2%,零售业增长198%,市政公共设施增长205.1%,卫生增长166.2%。

2005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项目中,施工项目471个,建成投产项目212个,项目建成投产率45.01%,新增固定资产41.9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4.61%。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2005年末,全市村道以上公路里程已达4514公里,其中四级及以上公路2522公里。全年完成公路水路货物运输量3210万吨,比上年增长26.6%,货运周转量168359万吨公里,增长25.1%;完成客运量10527万人,增长4.3%,客运周转量333058万人公里,增长7.4%。

2005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4.65亿元,比上年增长32.7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3亿元,增长17.71%;电信业务总量23.52亿元,增长33.56%。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99.64万门,当年新增40.94万门。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52.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6.4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70.0万户,增加1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2.9万户,增加15.4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29.50部/百人,增加5部/百人。

“十五”末,全市邮电业务总量是“九五”末的3.79倍,年均增长30.55%;电话用户数是“九五”末的5.84倍,年均增长42.31%;电话普及率比“九五”末增加24.1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数于2003年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

六、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分经济类型:国有经济零售额5.93亿元,增长5.8%;集体经济零售额3.33亿元,下降29.1%;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89.47亿元,增长20.7%,股份制及其他内资30.64亿元,增长10.2%。分行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7.06亿元,增长16.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2.89亿元,增长10.5%。

2005年,全市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实现了宜宾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零的突破,引进了沃尔玛和美国圣达特“速8”酒店两个世界500强企业。全市招商引资到位市外资金61.86亿元(其中本年新签约到位20.17亿元),比上年增长56.64%,其中:到位省外资金40.81亿元(其中本年新签约到位12.62亿元),增长66.79%。引进省外资金来源于全国24个省(市、区),主要集中在北京、湖北、云南、重庆、山东、广东等6个省(市)。引进资金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能源、房地产、轻工、交通等领域。

200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65%,其中,出口总额2.7亿美元,增长23.4%。实际利用外资102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94%。“十五”期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于2002年超过进口总额,二者差距逐年增大。

2005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47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85%;旅游收入25.35亿元,增长23.36%;旅游创汇190.6万美元,增长88.71%,其中,旅游商品创汇54.13万美元,占旅游创汇的28.40%。2005年末,全市有星级饭店26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2296间。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

2005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为44.15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0.8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92亿元,同口径增长21.9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49%。“十五”期间,全市财政收支规模持续扩大,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从收支规模看,2001年以来,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相继跃上25亿元、35亿元和近45亿元的新台阶,"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3.32%;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相继越过30亿元、40亿元和50亿元大关,"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8.02%。

2005年,各项税收收入44.51亿元(含车购税,上年同期无),比上年增加9.04亿元,增长25.49%。

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6.82亿元,比年初增长18.13%,其中,企业存款99.09亿元,增长18.37%。各项贷款余额178.67亿元,比年初同口径增长6.23%。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合计769.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6%;现金支出合计776.63亿元,增长13.54%;货币净投放6.72亿元,下降20.34%。

2005年,全市保费收入6.03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6亿元,增长20.37%;人身保险保费收入3.42亿元,下降7.31%。保险赔付总额2.08亿元,增长15.5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5年末,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3089所(不含成人中小学、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在校生93.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生2.95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3.15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6.24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22.21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49.16万人。在园幼儿数9.6万人。“十五”期间,全市以县为单位全面完成了“两基”任务,10个县(区)都已通过3年巩固提高复查,并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两全”工作;组建了“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和“宜宾市商业职业中专学校”,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学前儿童三年入园率达到55%,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比例由“十五”初的41.6%上升到66.4%,提高24.8个百分点。民办中职教育开始起步,“十五”初还是零,到2005年已有8所民办中职学校,在校生2952人。“十五”期间共补充高、初中教师2657人。

2005年,宜宾市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作为全省唯一市州被国家科技部表彰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市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评选出2004-2005年度宜宾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7项。全市共有14个项目列入国家和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共安排市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83项,安排应用技术与开发经费500万元。

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建立了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6个、高新技术企业12家。全市共有10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19.27亿元,利税1.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0.6%。1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和市级制造业信息化重点示范企业。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农业科技重点项目36项,建立省级、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个。植物新品种保护有突破性进展,在申请国家保护的23件植物新品种中,已有7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