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宜宾市统计局 2006年3月9日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深化“三个转变”,打造“活力宜宾、魅力宜宾”,全市国民经济在高位运行的平台上继续保持快速、协调和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注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05元,比上年增加1349元。经济总量在全省各市州中继续保持第4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1.89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80.48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3.67亿元,增长9.6%。从生产角度看,第一产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11.95%下降到11.61%,第二产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63.97%上升到65.72%,第三产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24.09%下降到22.68%。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37%、49.31%和28.32%。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1.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98个百分点。 根据2004年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对历史数据初步调整的结果,“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2.4%,比全省高1.2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业年均增长5.6%,二产业年均增长16.7%,三产业年均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7.78:42.34:29.88调整到2005年的22.37:49.31:28.32,一、三产业分别下降5.41和1.56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6.97个百分点。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6%,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7.1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7.82%,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107.2%,房屋租赁价格指数为101.1%,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为105.0%。 200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28.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九五”末提高6.9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39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完成130.59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84%。“十五”期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55%。 “十五”期间,农林牧渔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畜牧业取代了农业,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超过一半。与“九五”期末相比,2005年畜牧业比重达到52.73%,上升10.72个百分点;农业比重为41.24%,下降10.43个百分点;林业比重为2.90%,下降0.76个百分点;渔业比重为3.13%,上升0.47个百分点。 农业。2005年实现农业产值52.94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38%。2005年,谷物及其他作物产值比上年增长0.84%,蔬菜及园艺作物产值增长5.65%,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产值增长14.92%,中药材产值增长10.9%。 林业。2005年实现林业产值3.72亿元,比上年增长6.65%,“十五”期间年均增长6.21%。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全国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工程继续在我市实施。2005年共造林8986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5781公顷,荒山造林面积2872公顷,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面积333公顷。2005年末,全市有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3500公顷,自然保护区内各种乔、灌、草植物和动物得到进一步保护。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发挥。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 畜牧业。2005年实现畜牧业产值6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8%,“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29%。 渔业。2005年实现渔业产值4.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4%,“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3.01%。2005年水产品产量5.79万吨,比上年增长23.45%。 2005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780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22.6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7.1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0.98万吨,比上年增长2.61%;农村用电量6.1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31%。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5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55.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7.4%。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注2(不含省电力系统分摊数,下同)实现增加值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6.13亿元,比上年增长7.78%;实现利税64.05亿元,增长14.5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5.18点,提高8.15点。七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5.78%,增加0.4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4.97%,上升14.9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45.25%,降低2.27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为1.98次/年,增加0.1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2.05%,下降1.5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98846.7元/人,提高16365.02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99.1%,提高0.7个百分点。 2005年末,具有新资质等级独立核算的建筑企业205个。全年完成建筑业现价总产值28.38亿元(不含分包企业产值),比上年现价产值增长28.1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64万平方米,增长0.2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3.92万平方米,下降3.14%,竣工率50.21%,下降1.26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7.79亿元,比上年增长25.39%。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完成59.57亿元,增长67.0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0.31%;非国有单位投资完成88.22亿元,增长7.31%,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59.69%。城镇投资注3完成124.67亿元,增长21.29%;农村投资完成23.12亿元,增长53.33%。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完成62.45亿元,增长52.20%;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3.06亿元,下降16.1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6.33亿元,增长38.46%。 “十五”期间,全社会累计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9.13亿元,年均增长22.9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83.61亿元,年均增长21.40%;更新改造投资150.68亿元,年均增长15.62%;房地产开发投资73.64亿元,年均增长6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