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在国家对房地产业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背景下,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降。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19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城镇投资128.81亿元,增长26.6%,农村投资38.39亿元,增长27.7%。 从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83亿元,增长18.8%;第二产业投资41.11亿元,增长33.1%;第三产业投资114.25亿元,增长25.6%。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83.07亿元,增长26.8%;更新改造投资20.11亿元,增长62.9%。 房地产开发投资19.79亿元,同比下降3.6%,商品房竣工面积193.6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3%;商品房销售面积228.85万平方米,增长15.4%。 五、国内贸易 内需继续增强,市场交易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45亿元,增长15.6%。从城乡市场看,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额90.05亿元,增长15.2%;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74.41亿元,增长16.0%。 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经济的零售额12.82亿元,增长9.6%;集体经济的零售额9.94亿元,增长11.9%。公有经济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8%。私营个体经济及股份制经济零售额快速增长,总量分别为111.48亿元和30.06亿元,分别增长15.4%和20.2%。 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2.64亿元,增长16.0%。其中,限额以上大型商业企业零售额15.91亿元,增长25.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6.67亿元,增长16.3%。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持续扩大。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和营销方式,服装、纺织品、丝绸等传统产品出口份额大幅提高。有直接出口实绩的企业30个,外贸出口总值2.17亿美元,增长24.4%。其中直接出口0.82亿美元,增长32.4%;间接出口1.35亿美元,增长19.9%。外派劳务2043人次,比上年增加384人次,实现收入1441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8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1%和15.0%。 利用外资成绩明显。全年引进境外和利用外资9149万美元,同比增长37.5%,其中直接利用外资2599万美元,同比增长18.7%,实际到位外资830万美元,同比增长10.5%。间接利用外资6551万美元,同比增长46.7%。 七、交通运输和旅游 交通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123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0.4公里,一级公路155公里,二级公路471公里。全年累计完成地方公路建设投资6.49亿元,同比增长11.7%。农村公路建设速度加快,全年共完成县通乡公路202公里,乡通村公路523公里。 交通运输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共有营运载货汽车9969辆,增长0.7%;营运载客汽车4701辆,减少4.4%。公路及水运运输情况见表5。 表5:2006年公路及水运情况 指标公路水运合计比上年增长% 客运量(万人)16082585166675.9 货运量(万吨)227132425952.9 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36674648773716231.2 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19489618782213678-6.3 全年民航行货吞吐量482吨,增长3.9%,旅客吞吐量5.85万人,增长31.2%。 旅游业发展快速推进。2006年我市加快培育旅游产业,全力打造高等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大力推进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586.36万人,增长24.1%,实现旅游总收入28.14亿元,增长46.3%。 八、金融、保险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0.85亿元,比年初增长16.3%。其中,企业存款56.59亿元,比年初增长18.9%。各项贷款235.86亿元,比年初增长11.0%。其中,短期贷款138.31亿元,比年初增长5.4%,短期工业贷款15.36亿元,比年初下降9.1%;中长期贷款93.86亿元,比年初增长16.1%。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116.58亿元,现金支出1117.58亿元。 保险事业良性发展。全市共有保险公司13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5家,人寿保险公司8家。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基础教育全面加强,中、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教学质量快速提高。 基础教育资源继续整合。年末,全市小学校点减少到3053个,减少607个;在校生62.48万人,招生9.75万人,毕业生10.9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6%、9.9%和4.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96%。专任教师2.48万人,教师学历达标率97.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中学校点542个,比上年减少14个,在校生47.1万人,招生16.58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3%和3.0%。专任教师2.43万人,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2.54%,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74.49%,分别比上年提高1.8个和5.1个百分点。 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校点58个,在校生7.05万人,招生3.73万人。中职专任教师0.22万人,教师学历达标率61.41%。 招生考试工作有序进行。全市参加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人数45213人,比上年增长5.0%;实际参考人数44917人,上线人数36346人;录取人数21995人,同比下降18%,占参考人数的48.9%。各类成人高校在我市录取新生5718人。全年高教自学考试报考人数6820人,毕业人数485人。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5416人,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1462人,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37574人。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全年取得自然科学研究成果146项,比上年增加10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0项。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年末实有民营科技企业168户,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7户和增长6.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拥有国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5户,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利税1.78亿元。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27份,合同金额4813万元。全年培育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38项。专利技术多元化,全年申请专利268件,比上年增加43件;实施专利60项;实施专利技术实现产值3.76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8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3个,博物馆1个。全年创新剧(节)目52个,共获国、省艺术比赛大奖11项,专业艺术院团演出1099场,全市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205次。 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档案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市级广播电视台1座,电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座,有限电视用户106万户,可收数字电视71套,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97.6%。出版物经营单位182个,全年公开出版报纸6种,公开出版杂志4种,内部资料性图书142个,内部报刊性资料16种;全年印刷《南充日报》2195万份,《南充晚报》1924万份。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10个;存放案卷74.02万卷,比上年增长7.4%;利用建国前档案2298卷;利用建国后档案3.11万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