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医疗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数1735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2746张,卫生技术人员14253人,分别比上年增加386个、176张和558人。全市执业医师5245人,执业助理医师1619人,注册护士3231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乡镇卫生院502个,卫生技术人员4948人,执业医师1522人,执业助理医师1089人,注册护士608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年全市举办各类正规运动会316场,比上年增加30场,参加运动会人数5.39万人,同比增长14.9%。我市运动员参加国内外比赛39场,获取国家级比赛个人奖牌38枚,省级比赛团体奖牌20枚,省级比赛个人奖牌97枚。世界级比赛获奖人数13人次。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嘉陵江流域治污防污工作有序开展。年末,全市环境保护机构31个,从业人员315人;烟尘控制区3个,面积52.74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3个,面积43.3平方公里;全市共有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区3个、省级生态示范试点区3个。 十二、人口和城市建设 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733.96万人,比上年增加5.02万人。其中男性384.62万人,女性349.34万人,男女性别比110.1:100,比上年降低了0.8个百分点。农业人口587.60万人,非农业人口146.3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48万人,死亡人口2.6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1‰。年末常住人口615.90万人。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镇规模不断扩展。全市建成区面积121.09平方公里,其中市辖三区57.44平方公里,分别比上年扩展5.48平方公里和3.70平方公里。城市居住人口139.31万人,增加0.4万人;市辖三区68.71万人,增加0.2万人。城市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4451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7.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54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2.96平方米;公交车746标台,供水总量14331万立方米。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0.1%,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71元,增长11.7%。其中:工薪收入6056元,增长16.1%;转移性收入2730元,同比下降2.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960元,增长12.9%。其中食品支出2717元,增长1.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0%,比上年下降4.6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纯收入2901元,增收255元,增长9.6%。其中工资性收入1315元,增长14.6%;家庭经营收入1380元,增长5.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93元,增长11.5%。其中,食品支出1188元,增长16.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4.2%,比上年上升2.3个百分点。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6.88亿元,比年初增长14.4%。其中,活期储蓄存款103.00亿元,比年初增长26.2%;定期储蓄存款余额303.89亿元,比年初增长10.9%。 城镇就业状况好转。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4.79万人,比上年增加0.38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4.48万人,比上年增加0.47万人;从业人员中,女性6.7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32万个,开发社区就业岗位6.65万个,分别比上年增长12.5%和23.4%;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3.08万人,“4050”等救助对象实现再就业707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6%,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推进。年末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482个,社区服务中心38个。全市城市“低保”家庭8.51万户,人员17.22万人,计划支出城市“低保”资金13435.2万元。农村“低保”家庭5.47万户,人员11.78万人,计划支出农村“低保”资金2525.3万元。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1731.7万元,发放农村及其他社会救济11122.3万元。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8.49万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30.7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31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6.1亿元,比上年增长66.8%,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6.05亿元,增长19.2%。参加工伤保险职工8.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4.9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1万人和0.22万人。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南充统计年鉴-2007》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价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