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充市统计局 2007年3月8日 2006年,全市以庆祝朱德诞辰120周年、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围绕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南充和推进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奋斗目标,突出“一手抓产业培育促进经济发展,一手抓解决百姓疾苦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重点,经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进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但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单一,粗放型经济增长特点突出,工业基础仍显薄弱,节能降耗面临较大压力。 一、综合 国民经济发展成绩可喜。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39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增长速度比2005年提高0.8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71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54.37亿元,增长26.3%;第三产业增加值131.38亿元,增长11.8%。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32.0:33.7:34.3调整为27.9:38.9:33.2,第二产业比重跃居首位,比重比去年增加5.2个百分点。实现了二产超一产、超三产的历史性跨越。近六年,南充市GDP年均增长12.3%。分年度GDP及增长情况见图一。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01.87亿元,增长19.2%,高于GDP增速5.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44.42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95.98亿元,增长29.9%;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61.47亿元,增长13.5%。民营经济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9.0%;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0.9%,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首次过半。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5%,其中服务价格上涨2.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7%;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1%。其他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情况见表1。 表1: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情况 单位:% 指标城镇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2.52.3 食品3.03.5 烟酒及用品0.10.3 衣着1.62.8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4.31.6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01.2 交通和通信0.62.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11.4 居住5.92.0 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的信心乐观。2006年第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141.15点,比上年同期提升6.64点。企业景气指数139.31点,比上年同期提升8.51点;其中企业生产景气指数133.06点,企业利润景气指数129.45点,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126.74点,分别比上年同期提升了1.98点、12.44点和4.00点。 二、农 业 农业稳步发展,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1.8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2.62万公顷,增长14.8%;油料播种面积13.33万公顷,降低2.6%。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9.65万公顷。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6.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农业产值71.13亿元,同比下降5.8%;牧业产值100.52亿元,同比增长5.9%。 受旱灾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283.61万吨,比上年下降9.1%。其他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2。 表2: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产量比上年增长% 粮食283.61 -9.1 #小春88.695.2 大春194.92 -14.4 #谷物216.03-11.4 小麦70.59 5.4 油料26.01 -21.2 #油菜籽18.10 -4.5 蔬菜304.68 9.4 水果40.48 -22.9 畜牧业规模养殖快速壮大。全年出栏肉猪724.06万头,增长5.0%,肉牛19.19万头,增长10.2%,肉羊271.49万只,增长12.0%。全年肉类总产量80.68万吨,增长7.1%。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63.69万吨,同比增长6.2%。 林业持续发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作扎实推进,嘉陵江流域生态绿化造林工程成绩显著。全年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1.7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7.20万亩,天保工程造林0.90万亩。嘉陵江生态绿化3.60万亩。森林覆盖面积644.28万亩,森林覆盖率34.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6千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7千公顷,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16.32万人。水利基建项目完成投资1.43亿元。全年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10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157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4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企业效益持续好转。全部工业增加值123.49亿元,增长29.3%,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 50.5%提高到55.9%。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工业总产值350.29亿元,增长41.4%;工业增加值101.72亿元,增长33.9%,产品产销率10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类见表3。 表3: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类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101.7233.9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28.8836.3 其中:国有企业7.4826.2 集体企业1.2829.0 股份制企业79.9733.9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4015.9 其中:轻工业45.6627.7 重工业56.0639.5 在统计的99种产品中,有74种产品生产量增长,增长面为74.8%,有22种产品产量增长幅度在50%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4。 表4:2006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品种单位产量同比增长(±%) 原盐吨43646-46.8 发电量万千瓦时19918727.7 配混合饲料吨10055839.1 乳制品吨3893838.9 饮料酒千升7876112.3 布万米421115.6 丝吨583845.2 丝织品万米632833.1 服装万件350-1.9 原油加工量吨112118842.8 液化石油气吨714743.1 合成氨吨18115520.7 合成洗涤剂吨6530014.3 汽车辆67524.2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利税及利润总额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342.14亿元,增长37.0%;利润总额6.16亿元,增长26.3%;利税17.70亿元,增长41.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5.04点,同比提高26.2点。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0.88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年末,全市资质等级三级以上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及劳务分包建筑企业 197个,期末从业人员11.28万人。亏损企业4个,比上年减少4个。建筑业总产值(不含劳务分包企业)81.09亿元;竣工产值58.93亿元;利税总额3.00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38.54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698.4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36.07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