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7 重庆市统计局

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573.53万吨,比上年增长6.5%;集装箱吞吐量52.6万标箱,增长39.5%。空港旅客吞吐量805.00万人,增长32.9%;空港货物吞吐量11.65万吨,增长15.5%。

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达到131.93万辆,比上年增长19.2%。其中私人汽车31.80万辆,增长17.6%;民用轿车拥有量达到18.26万辆,其中私人轿车12.33万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76.2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7亿元,增长20.5%;电信业务总量263.5亿元,增长30.9%。新增固定电话用户36.6万户,年末达到725.5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21.2万户,年末达到1064.6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64.6部/百人,比上年提高6.3部。互联网用户达到140.6万户,比上年增加11.94万户。

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847.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8%,实现旅游总收入346.18亿元,增长14.9%。其中,接待国际游客60.32万人次,增长15.2%;旅游外汇收入3.09亿美元,增长16.8%。三大“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649.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06亿元,分别增长16.5%和22.2%。

八、财政、金融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29.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一般性财政收入317.72亿元,增长23.7%,占财政收入的60.0%。在一般性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房产税等主要税种分别增长了15.0%、22.3%、22.7%、14.7%和14.0%。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820.55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一般性财政支出595.64亿元,增长24.4%。教育事业、社会保障、城市维护分别支出79.77、52.61和48.41亿元,分别增长31.5%、28.7%和28.8%。基本建设支出75.28亿元,增长12.3%。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587.50亿元,比年初增长16.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49.05亿元,增长15.8%。本外币贷款余额4443.84亿元,增长17.6%,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26.56亿元,增长27.1%。

全市拥有证券经营机构64家,证券营业部63家。境内上市公司29家,总股本87.22亿股,比上年增长7.5%;股票总市值51.03亿元,比上年增长75.4%。境内上市公司共筹集资金3.4亿元。

全市营业性保险分公司和保险机构50家,保费总收入93.24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17亿元,增长24.2%;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3.77亿元,增长21.3%;健康险保费收入6.04亿元,增长7.2%;寿险保费收入59.27亿元,增长32.0%。全年赔付各类保险金2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财产险赔付12.07亿元,增长14.6%;人身意外伤害险赔付1.34亿元,增长26.5%;健康险赔付2.29亿元,比上年下降2.2%;寿险给付4.80亿元,增长31.9%。

九、城市建设

全年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7亿元,比上年增长9.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0.5%。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50公里,新建桥梁31座,新建供水管道257公里,新增公共绿地面积710万平方米。新增综合供水能力80.6万吨/日,累计达到510万吨/日;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81.9%,提高2.5个百分点。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4.28万立方米/日,累计达到184.28万立方米/日。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65%和70%。年末城镇客运车辆达到33223辆,增长0.3%。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普通高校38所,中等职业学校356所,普通中学1373所,小学8754所。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12.34万人、在校生37.61万人、毕业生7.65万人;普通中学招生64.39万人、在校生179.42万人、毕业生52.94万人;小学招生36.24万人、在校生252.38万人、毕业生45.9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普通初中毛入学率108.1%,大学毛入学率21%。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1.5亿元,比上年增长3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新组建7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累计达2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达32个,其中国家级中心2个。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技术市场合同成交2682项,成交总额56.8亿元。全年受理专利申请6471件,增长3.4%;授权专利4590件,增长27.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04件,增长31.2%,授权246件,增长38.2%。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28个,文化、艺术馆42个,公共图书馆44个,博物馆16个。各专业艺术院团共演出3110场。有线电视用户423.55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0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0%。出版发行报纸57706万份,各类期刊4170万册,图书11369万册(张)。档案馆48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41个;馆藏档案达519.65万卷,开放档案101.12万卷。

年末卫生机构达247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5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4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3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64900张。卫生技术人员7980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7511人,注册护士21269人。17个区县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752.33万农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为67.4%。

全市体育人口达到1230万人,占总人口的38.5%。我市运动健儿在国际比赛中获金牌7枚,其中多哈亚运会2枚;在全国冠军赛、锦标赛、大奖赛获金牌13枚。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08.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11.29万人,增加45.3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6.7%,提高1.5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9.9‰、死亡率为6.5‰,分别上升0.5和0.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3.4‰,上升0.4个千分点。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2。

全年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9215元,比上年增加2585元,增长15.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7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其中人均工薪收入9266元,增长18.1%;人均家庭经营收入525元,增长6.7%;人均财产性收入193元,增长2.5%;人均转移性收入2564元,增长0.6%。城市人均消费支出9399元,增长9.0%。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74元,比上年增加65元,增长2.3%。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310元,比上年增长20.3%;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350元,减少12.5%;人均转移性收入187元,增长26.1%。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费用人均支出791元,比上年减少5.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05元,增长2.9%,其中用于衣着、居住、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等消费分别增长18.1%、10.0%、14.4%、23.2%和11.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2.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