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1999年我市有专项运动队19个,在役运动员243人,向国家队输送11人,在国家队集训或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的29人,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金牌19枚、银牌42枚、铜牌51枚,在世界大赛中共夺得4项世界冠军。我市竞走运动员李红参加世界竞走锦标赛,是获得女子10公里团体冠军的队员之一,重庆围棋队在全国首届围棋甲级联赛上获团体冠军,长松车队车手文凡和领航员钟冠密切合作,获世界拉力锦标赛北京站N2冠军。 十一、人口和就业 人口增长得到控制。1999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072.3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5.16万人,占总人口的20.67%,比上年提高0.57个百分点;农业人口2437.18万人,占79.33%。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1999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9‰,死亡率为6.94‰,自然增长率为4.96‰。 全市年末从业人员达到1639.47万人,比上年下降0.3%,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96.48万人,下降9.6%。年末国有、城镇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为161.18万人和36.15万人,分别比上年下降8.2%和13%;城镇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28.89万人,比上年增长21.6%。全年城镇经济单位新增就业人员9.63万人,比上年减少1.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十二、人民生活和环保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9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8%;人均消费支出5352.45元,增长9.4%。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7182元,实际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1774元,实际增长3.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29.2元,下降1.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截止1999年底,累计在城口、梁平、南川等39个区县(自治县、市)建立并实施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对符合条件的75.66万户次,149.76万人次,给予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保障金1.02亿元。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有床位2.88万张,收养人员1.92万人,新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0.15万个。 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了主城区8个空气质量地面自动监测站的建设。继主城区饮食服务业全面推广清洁能源之后,1999年我市又投资1.03亿元,在永川、南川、涪陵等15个区县(市)的城区扩大了推广范围,进一步改善了我市的能源结构,提高了空气环境质量。据监测,1999年我市城区环境空气中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为204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171微克/立方米,减少12微克/立方米;氮氧化物62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水污染得到控制。1999年我市在主城区区属以上的104家医院全面开展了医院病毒、病菌废水治理工作,有99家医院的治理工程已竣工,医院废水的处理率为95.2%。 十三、移民和扶贫 1999年是三峡库区进入二期移民攻坚阶段的第二年,移民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完成移民项目投资34.53亿元,移民建房276万平方米,完成企业迁建140户,建房安置移民10.86万人,生产安置农村移民2.96万人。 扶贫攻坚成效显著。1999年,巫山、奉节、酉阳、彭水、丰都5个县(自治县)成建制越温达标,全市基本解决68万人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解决贫困地区34.5万人饮水困难和8075户贫困农户住房难问题。 (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