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7 重庆市统计局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0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全市具有新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单位工程施工26953个,建筑施工面积9807.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6%;竣工面积4933.58万平方米,增长4.7%;实现利润11.50亿元,增长15.4%,实现税金19.5亿元,增长19.5%。

四、城市建设

2003年,全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新建、改造城镇道路391.2公里,竣工城镇桥梁48座,隧道9座,新建广场38个,新增路灯32333盏;新增城镇日供水能力19万立方米,新建和改造供水管道292公里,排水管道954公里;新增公园5个,城镇公共绿地485.2万平方米。完成危旧房改造120万平方米,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87.8万平方米,竣工城镇住宅1231.75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0.4平方米。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创历史新高,达1269.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5%。

各类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691.55亿元,比上年增长38.5%;更新改造投资161.09亿元,增长1.7%;房地产开发投资327.89亿元,增长33.3%;其他投资88.82亿元,下降3.5%。

三大经济区投资稳步加快。全年都市发达经济圈完成投资577.84亿元,比上年增长33.3%;渝西经济走廊完成投资275.50亿元,增长29.4%;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完成投资416.01亿元,增长19.1%。

非国有投资快速增长。全年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717.63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增速快于国有投资14.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比重为56.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国债项目投资力度有所减弱。2003年,国债项目完成投资185.99亿元,比上年减少4.31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比重为14.7%。国债投资主要集中于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新开工重点建设项目27项,续建53项,完工或基本完工25项,共计完成投资344.95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27.2%。其中,以“8小时重庆”为重点的交通运输项目完成投资112.26亿元;以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为重点的生态环保及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6.08亿元;以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为重点的市政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3.83亿元;二期农网改造完成投资8.44亿元。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36.55亿元,比上年增长8.1%。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全社会机动车拥有量75.26万辆,比上年增长18.8%,其中,私人汽车12.89万辆,增长24.3%。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31407公里,比上年增长1.1%,其中,高速公路580公里,增长45.4%;一、二级公路3792公里,增长7.2%。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25.14亿元,比上年增长44.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16.63亿元,增长47.3%。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452.00万门,其中固定电话765.80万门、移动电话686.20万门。年末有固定电话用户533.3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19.40万户、互联网用户99.20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36部/百人,比上年底提高了8个百分点。

旅游业受非典疫情影响。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4262.8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7.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94.52亿元,下降3.5%;接待海外游客23.45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1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49.2%和48.1%。

七、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5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增幅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19.13亿元,增长9.3%;餐饮业为107.32亿元,增长11.0%;其他行业为9.07亿元,增长了7.2%。分区域看,都市发达经济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渝西经济走廊实现198.74亿元,增长8.1%;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实现240.05亿元,增长7.7%。分城乡看,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3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22亿元,增长9.6%。通讯器材、汽车和家电持续旺销。2003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中,通讯器材类6.48亿元,比上年增长45.7%;汽车类39.93亿元,增长37.6%;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33.02亿元,增长27.4%。假日和会展经济持续发展,“双十百千工程”加快实施,沃尔玛、欧倍德、北京华联、北京王府井等国内外知名商家纷纷入驻重庆。

八、对外开放

外贸出口增长加快。据海关统计,2003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25.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6%,其中进口10.10亿美元,增长43.7%,出口15.85亿美元,增长45.3%。

出口多元化战略取得新进展。全市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达173个,比上年增加13个。伊朗、缅甸等新兴出口市场增长较快。机电产品出口份额继续扩大,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8.5%,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额占全市的比重增至37.4%,以力帆、宗申、隆鑫、南川矿产为代表的民营企业逐步成为外贸出口的骨干企业。

利用外资成效显著。2003年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210个,合同外资金额5.5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6%和10.2%;实际利用外资5.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11亿美元,增长10.8%。

对外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2003年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设计咨询合同额1.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2%;实际完成营业额0.88亿美元,增长10.7%。外派劳务2608人,增长9.6%。

利用内资规模扩大。全年100万元以上国内经济合作项目541个,合同金额263.30亿元,吸纳从业人员3.6万人。实际利用境内市外资金5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均有较快增长。2003年全市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206.93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市级财政收入103.65亿元,增长32.2%;区县(自治县、市)级财政收入103.28亿元,增长30.0%。一般性财政收入16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工商各税105.89亿元,增长21.7%;个人所得税7.87亿元,增长17.8%。全年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39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一般财政支出341.93亿元,增长13.7%。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城市维护费、社会保障补助资金支出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43.7%、32.9%和19.2%。

金融机构存贷款持续增长。截止2003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3438.61亿元,比年初增加617.58亿元,增长21.9%。其中,新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01.55亿元,增长18.9%。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774.81亿元,比年初增加526.81亿元,增长23.4%。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254.32亿元,增长33.6%;新增短期贷款186.56亿元,增长15.6%;新增个人消费贷款70.93亿元,增长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