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十四、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3130万人,比上年增加17万人,常住人口2777.4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1.9%,比上年末提高了2.0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9.89‰,死亡率为7.20‰,人口自然增长率2.69‰。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94元,比上年增长11.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118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交通与通信支出增长28.5%、居住支出增长24.7%、衣着支出增长18.8%。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0%,比直辖前下降了12.2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15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工资性收入859元,比上年增长9.6%;家庭经营性收入1185元,增长1.8%。尽管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外出务工收入仍有增加,工资性收入依然是农民纯收入增长的主体。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83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26.8%、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7.8%、居住支出增长16.0%、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增长15.8%,而其他商品和服务以及食品支出分别比上年下降了33.3%和0.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2.5%,比直辖前下降了10.7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年共筹集再就业资金12.71亿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职工生活有所保障,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已与失业保险并轨。年末全市失业保险参保职工达199.47万人,全年收入失业保险基金2.65亿元,为14.59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全年共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28亿元,年末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达34.22万户、70.21万人。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试点成功,年内632户“双困家庭”已迁入廉租房。年内新建街道老年服务中心40个、社区老年服务中心258个。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累计达225.46万人,其中,城镇186.03万人,农村39.43万人。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7.04亿元,支出53.36亿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100%。全市已有34个统筹地区经审批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医改参保总人数达124.00万人,比上年增长1.02倍。全年收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5.01亿元,比上年增长69.2%。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重庆统计年鉴——2004》为准。 2、国家统计局统一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地区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特定地区的GDP用行政区的名字作定语。我市的GDP中文名称依此改为“重庆市生产总值”,其核算口径、范围和内容不变。 3、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