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防城港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自治区领导同志到防城港考察指导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钢铁、核电项目前期工作批准实施、自治区成立50周年和全市建市15周年、建港40周年等重大历史机遇,围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努力克服冰冻和洪涝等自然灾害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放开思想想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经济总体保持高速增长,城乡居民生活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12.18亿元,增长20.1%(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速比全区高7.3个百分点,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4.6个百分点,连续八个季度稳居全区首位。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5375元,增长18.4%。 从季度看,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GDP分别增长20.3%、28.0%、14.9%和19.0%。 从行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6.09亿元,增长4.8%,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达到105.83亿元,增长23.7%,同比回落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0.26亿元,增长24.8%,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 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52.4%、42.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0、10.5、8.6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0.0:47.1:32.9调整为17.0:49.9:33.1,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继续上升,其中第二产业比重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 初步调查,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7.3%,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回落4.4、2.4、1.1个百分点。在编制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中,呈”五升三降“格局,涨幅最大的为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1.3%,其次为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5.3%。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50.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1万人,增长5.6%。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3.33万人,增长18.4%。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13万人,比上年增加1.05万人,增长 97.2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4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比上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4614元,增加3466元,增长16.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5%。 全年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达21.92亿元,增长39.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70亿元,增长51.1%。从收入项目看,税收收入完成17.56亿元,增长36.5%。其中,增值税增长23.6%,营业税增长30.5%,企业所得税增长43.2%,个人所得税增长35.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7.26亿元,增长42.8%。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2.07千公顷,增加6.17千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4.03千公顷,增加0.90千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8.79千公顷,增加6.09千公顷,其中油料种植面积1.91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甘蔗种植面积45.06千公顷,增加6.36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8.51千公顷,减少0.54千公顷。果园面积10.64千公顷,增加0.46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7.41万吨,增长0.2%;甘蔗产量333.82万吨,增加42.38万吨,增长14.5%;油料产量0.37万吨,增长3.9%;水果产量5.49万吨,增长6.0%;蔬菜产量21.95万吨,下降4.9%。 肉类总产量3.66万吨,增长7.6%,其中生猪出栏29.18万头,增加1.97万头,增长7.2%。全年水产品产量37.05万吨,增长1.2%,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24.07万吨,增长2.9%;捕捞水产品产量12.98万吨,下降1.8%。 全年造林面积4890公顷,增长30.4%;当年幼林、成林抚育面积4.85万公顷,增加1.13万公顷。全年木材采伐量40.23万立方米,增长32.2%;松脂产量3.35万吨,增长7.5%;八角产量4970吨,下降20.8%;桂皮产量6827吨,增长14.5%。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7.64万千瓦,增长17.9%。全年农村用电量1.04亿千瓦时,增长20.1%;化肥施用折纯量4.31万吨,增长6.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7.82千公顷,基本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初步统计,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达到327.51亿元,增长43.9%。全部工业增加值94.39亿元,增长23.7%,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44.5%,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7%,拉动经济增长9.2个百分点。 初步统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77.18亿元,比上年增加92.23亿元,总量在全区的排位由上年的第九位上升到第七位,增长50.9%,增速居全区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6.41亿元,增长27.3%,同比回落11.9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区第四位。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9家,比上年增加2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36家,增加7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5家,增加2家。 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179.5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4.8%,占全区轻工业产值的10.3%,总量仅次于南宁市和桂林市,位居全区第三;实现增长57.5%,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35.7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值97.62亿元,增长40.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5.2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非公经济企业完成产值233.00亿元,增长45.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4.1%,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为78.2%。 从行业看,全市生产覆盖的22个行业大类中,有20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速超过全市平均增速的行业有10个,有6个行业增速在100%以上。产值排前五位的行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五行业共完成产值244.99亿元,增长51.6%,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8.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45.4个百分点。 从产品看,全年发电量39.43亿千瓦时,增长259.5%,其中火电量38.70万千瓦时,占全区火电量的11.5%,仅次于来宾市、钦州市和贵港市,由上年的全区第八位上升到第四位,增长280.0%;食用植物油69.05万吨,增长21.1%;成品糖39.30万吨,增长37.4%;磷酸26.07万吨,增长30.2%;豆粕183.63万吨,增长33.2%;生铁77.41万吨,增长69.5%。 从企业效益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7.65亿元,增长60.1%;实现销售产值275.56亿元,增长56.9% ,产销率达99.4%,比全区高5.1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55.6%,同比提高33.4个百分点,比全区高144.5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