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7 百色市统计局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实现新突破。2003年,认真实施项目兴市战略,紧紧围绕以项目为中心,着力营造投资良好环境,积极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多渠道筹集建设基金,千方百计扩大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6.31亿元,比上年增长31.38%,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46.42亿元,增长30.71%;集体投资2.84亿元,下降10.29%;私营个体投资14.40亿元,增长27.86%;其他经济投资12.65亿元,增长55.35%。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5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中,国有和其他经济类型完成投资57.98亿元,增长35.8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8.55亿元,增长48.10%;更新改造投资6.38亿元,下降28.5%;房地产开发投资2.58亿元,增长2.03倍;其他投资完成0.47亿元,增长2.34倍。从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5亿元,增长51.6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5.36亿元,增长11.6%,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5.87亿元,下降56.5%;电力工业投资12.76亿元,增长1.47倍;第三产业投资明显增强,完成投资31.17亿元,增长64.0%,其中运输邮电通讯业投资15.74亿元,增长97.9%。

项目建设高潮迭起。全年5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702个,比上年增加20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82个,比上年增加151个。是历史上投资项目最多、争取到国债投资最多、引进外来投资最多,也是历年来重大项目最多的一年。桂西华银氧化铝一期工程启动、田东火电厂扩建、百色丰林中密度纤维板、西林驮娘江流域梯级水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百色水利枢纽、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平班水电站、洞巴水电站、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百色国家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呈现了“月月有项目,天天红旗飘”的景象。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趋升,新的消费热点逐步形成。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分城乡看,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94亿元,增长7.4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5.44亿元,增长10.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5亿元,增长10.45%;餐饮业零售额4.29亿元,增长3.36%;制造业零售额1.79亿元,增长14.75%;其他行业零售额0.49亿元,增长10.22%。

六、对外经济

抓住加入WTO和世界经济有所好转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鼓励和扶持外贸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着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开辟新的出口市场。全年进出口总额133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05%。其中,进口6268万美元,下降3.95%;出口7090万美元,增长21.47%。

实际利用外资呈较快增长。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项,外商投资项目合同外资额1533万美元,增长32.16%;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33万美元,增长32.1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增加值12.04亿元,比上年增长7.3%。完成货物周转量170670万吨公里(不含铁路),比上年增长2.72%。其中,公路110560万吨公里,下降0.04%;水运60110万吨公里,增长8.22%。完成旅客周转量184222万人公里(不含铁路),比上年下降8.44%。

邮电通讯业发展势头良好。固定电话用户达40.91万户,比上年增长20.58%,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5.06万户,增长25.0%;乡村电话用户15.85万户,增长6.67%。年末住宅电话用户27.0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735部/万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5.03万户。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0.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0%;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人数1380人次,比上年下降22.25%。其中,外国人1025人次,下降1.06%;港澳台同胞355人次,下降51.96%。全年国内旅游收入3.11亿元,比上年增长49.5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2.39万元,增长18.28%。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保持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2.62亿元,比年初增加16.07亿元,增长15.0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2.69亿元,增长19.2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9.01亿元,增长12.9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6.24亿元,比年初增加10.39亿元,增长12.11%。其中,短期贷款40.99亿元,下降1.56%;中长期贷款48.15亿元,增长25.6%;个人消费贷款10.17亿元,增长50.78%。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83亿元,增长14.6%;寿险保费收入1.56亿元,增长25.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19亿元,增长6.95%。全年赔付额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财产险赔付0.34万元,增长13.5%;人身寿险赔付982万元,增长1.87%;意外伤害险赔付281万元,增长24.3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共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28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1项。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6项,合同成交金额176.25万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所,招生2450人,在校生8043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0.51%和21.88%。普通高中12所,普通高中招生1.45万人,比上年增长10.34%;在校生3.68万人,增长16.18%。初中学校269所,初中招生5.86万人,在校生16.59万人。小学1827所,招生5.30万人,在校生33.9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23%。幼儿园287所,在园幼儿7.58万人,增长4.6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推进。2003年,百色市着力整合文化资源,围绕把百色建设成为文化名城的目标,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文化战线取得丰硕成果,一批作品获奖。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文化活动健康活跃。至年末,全市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3个,公共图书馆12个(不含乡镇部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3个,博物馆10个,档案馆14个。全市共有电视台1座,电视站1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3座和调频转播台1座,微波台2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广播人口覆盖率分别达76%和85.26%。

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强。积极推进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逐步建立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有了提高,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进一步健全,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得到进一步改善;常规孕产妇保健覆盖率扩大,计划免疫接种率保持较高水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大,食品卫生、化妆品、公共场所等卫生监督合格率稳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