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6 清远市统计局

2003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形势带来的严峻困难和挑战,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成功控制了疫情,成为全省六个没有发生非典疫情的城市。努力实施“三化一园”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多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超过了年初预期目标,胜利完成了“三年打基础”的阶段性战略任务。招商引资硕果累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国民经济加速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和行政区域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各项改革步伐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明显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加速增长。初步统计,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加快4.7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创八年来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4亿元,增长3.0%,减慢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8.6亿元,增长28.8%,加快18.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9.3亿元,增长11.8%,加快0.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明显改善,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39:30:31发展为35:35:30。第二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则下降了5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5030元,比上年增加614元。

2003年物价水平(表1)

单位:%

指  标

同比上涨

指  标

同比上涨

一、全年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0.6

二、年末(12月)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

1.2

1食品

3.5

1食品类

7.4

#粮食

2.9

2饮料、烟酒类

-1.4

2烟酒及用品

0.1

4纺织品类

-1.6

3衣着

-2.7

5家电及音像器材类

-5.3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5.0

7日用品类

-2.0

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1

9交通、通信用品类

-12.8

6交通和通信

-2.1

16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类

9.5

#汽油

11.5

#水泥

44.4

柴油

17.7

玻璃

23.7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3

三、全年累计工业品价格总水平

-0.9

8居住

2.5

其中:轻工业品

-1.9

#液化石油气

14.6

重工业品

1.7

价格总水平略有上涨。全年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6%,其中全年累计食品消费价格上涨3.5%,居住类消费价格上涨2.5%。原材料、燃料消费价格上涨较快,其中汽油价格上涨11.5%,柴油价格上涨17.7%,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14.6%。十二月份,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比上年同期上升1.2%,其中食品类零售价格上涨7.4%,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3.7%,水泥零售价格上升了44.4%,玻璃价格上升23.7%。全年累计工业品价格总指数下降0.9%,其中轻工业品价格下降1.9%,而重工业品价格则上升1.7%。总体来看,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主要受投资品和农产品价格上升的拉动影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可支配财力明显增强。全年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7.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工商税收6.23亿元,增长20.1%。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28.16亿元,增长19.6%,其中教育支出7.86亿元,增长18.3%。

劳动就业人数增加。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安置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91.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3.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1万人。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9.39万人,其中使用农村劳动力3.23万人。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比上年末增加7000人。全年累计已办理劳务输出手续7.66万人。全年累计安排城镇待业人员1.22万人。全年安排再就业职工9712人,比上年增加5012人。年末全市国有企业尚有下岗职工4.3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7万人,比上年减少近7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下降0.1个百分点。

各项经济工作、社会事业较快发展。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步伐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优化资本结构工作积极进行。积极主动转变政府职能,顺应形势发展,一个开放、务实、高效的政府办事制度正在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低洼效应”、“羊群效应”,成功引进了一大批重点项目。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全年新登记私营企业711户,注册资本17.2亿元,分别增长39%和63%;新登记个体企业13757户,注册资本5.5亿元,分别增长24.5%和107%。全部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55.8亿元,增长21.1%,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产值32.2亿元,增长62.5%。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正逐步完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农”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较慢,农业经济效益水平较低,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国有企业活力不足;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仍较艰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道路网、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的配套建设有待加强。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9.76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57.35亿元,增长2.1%;林业产值6.67亿元,增长2.2%;牧业产值28.47亿元,增长4.8%;渔业产值5.94亿元,增长4.9%。

种植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粮食生产实现主动性减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30.91万亩,比上年减少26.05万亩。粮食总产量110.57万吨,比上年减少7.35万吨,下降6.2%。亩产粮食334公斤,比上年增加4公斤。其中稻谷产量95.33万吨,比上年减少6.5万吨,下降6.4%。大部分经济作物增长较快。蔬菜种植面积153.77万亩,比上年增加19.17万亩。蔬菜总产量168.57万吨,增加9.22万吨,增长5.8%;水果总产量16.99万吨,增加2.19万吨,增长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