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定不移推进“三化一园”发展战略,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运行进入了快车道,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4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6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103.4亿元,增长42.3%;第三产业增加值68.2亿元,增长13.3%。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1:42:27,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经济运行质量和地区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 价格总水平略有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0%,其中食品类上升8.2%,居住类上升3.7%,烟酒及用品类上升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升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1%,衣着类下降1.3%,交通和通讯类下降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3.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8%,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价格上涨7.6%。 各项改革逐步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国有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1%,比上年下降了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增长1.2倍,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3.8%。大力推进行政区域调整,全市乡镇由上年的116个撤并为80个,减少了36个。教育、卫生资源优化整合取得显著成效,新组建的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首期工程建成并开始招生。 城镇就业形势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88.89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9.55万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制造业单位从业人员6.06万人,增加5604人。全年安排再就业1.5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926人,登记失业率3.09%。全年组织劳务输出14.36万人。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粮食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提高,保持农民增收困难较多;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三是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适用人才不足,少数低收入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四是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不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五是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逐渐突出,土地、水、能源、交通等资源和基础设施约束压力加大;六是城乡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稳定增长,产业结构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得到明显加强。尽管受到50年一遇干旱和周边地区禽流感疫情的影响,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11.25亿元,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65.74亿元,增长2.3%;林业产值7.11亿元,增长4.0%;牧业产值30.42亿元,增长6.2%;渔业产值6.63亿元,增长3.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6亿元,增长12.6%。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含水果、茶叶、蚕桑)668.1万亩,比上年减少18.9万亩,减幅2.7%。受自然灾害影响,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9.45万亩,比上年减少24.41万亩。经济作物面积348.67万亩,增加5.54万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为48:52。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组织由原来的12家增加到71家。全年粮食产量100.25万吨,下降10.7%。蔬菜产量199.70万吨,增长15%。水果产量21.10万吨,增长24.2%。全年生猪存栏量135.63万头,增加10.67万头,增长8.5%;生猪出栏量193.56万头,减少2.8%。肉类总产量20.83万吨,增长0.7%。牛奶产量9810吨,增长3.6倍。全年水产品产量6.90万吨,增长3.2%。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74.97万千瓦,比上年下降8.7%。农村用电量3.69亿千瓦时,增长3.6%。化肥施用量(折纯)13.92万吨,下降2.6%。有效灌溉面积128.93万亩,减少12.3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77.92万亩,减少13.31万亩;机电排灌面积20.81万亩,减少1.24万亩。农药使用量6874吨,减少13.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1.3亿元,增长46.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1.22亿元,增长60.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19.53亿元,增长22.8%;股份制企业总产值60.97亿元,增长1.3倍;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总产值89.40亿元,增长52.1%;集体工业总产值4.26亿元,增长7.0%;股份合作制企业总产值1.56亿元,下降7.0%;民营企业总产值57.80亿元,增长1.2倍。全年完成轻工业总产值52.37亿元,增长39.2%;重工业总产值118.85亿元,增长76.4%。 工业品内销和出口保持大幅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内销工业品销售产值完成123.92亿元,增长66.4%;出****货值完成42.50亿元,增长72.1%。 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40.0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6%;水泥产量606.2万吨,增长26.4%。 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8.4。全年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9次,比上年提高0.5次。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64230元,人均增加9841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0.38亿元,增长63.2%。产品销售率为97.2%。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33亿元,应缴增值税6.01亿元,增长21.6%。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1.2万平方米,增长12.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9.5亿元,比上年增长50.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9.00亿元,增长22.4%;更新改造投资28.99亿元,增长77.9%;房地产开发投资16.13亿元,增长16.9%;其他投资47.64亿元,增长1.24倍;农村私人投资6.02亿元,增长26.1%;农村集体投资9.14亿元,增长25.6%;城镇私人投资2.57亿元,增长1.1%。全年竣工房屋面积241.78万平方米,增长25.6%;其中住宅面积84.64万平方米,增长13.7%;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60.05万平方米,下降16.6%。从投资主体看,全年国有经济单位投资45.68亿元,非国有经济投资113.82亿元,其中民营经济投资50.20亿元,三资企业投资34.85亿元。 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继续优化。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8亿元,第二产业全年完成投资83.48亿元,占城镇单位投资的58.9%,其中工业投资77.32亿元,增长79.7%。第二产业投资占主体地位。第三产业投资57.09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了凤城大桥、清远大道、英佛公路、广清高速公路北段等“八路一桥”重点交通项目,以及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首期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