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6 清远市统计局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15个,其中医院32个,卫生院12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6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647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473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3076人,注册护师、护士3025人。全年无偿献血23601人次,献血量4720升。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馆8座,举办各类运动会56次,参加运动员达8249人。在省级以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7枚,银牌16枚,铜牌19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超过135.4万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继续下降。年末全市总人口391.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9万人,增长5.73‰。其中男性人口203.42万人,女性人口187.84万人。年出生人口41531人,人口出生率10.63‰。死亡人口23757人,死亡率6.08‰。人口自然增长率4.55‰,比上年下降了0.35个千分点。办理暂住人口10.6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6.77万人。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82元,人均消费性支出6604元,其中食品支出2935元,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4.4%,下降1.7个百分点。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845元,增加1889元,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50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897.6元,增长16.5%。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4.56万人,比上年增加8800人,增长3.7 %;失业保险13.97万人,减少2.34万人;医疗保险16.25万人,增加1.63万人,增长11.1%;工伤保险11.95万人,增加1.54万人,增长14.8%;生育保险8.62万人,减少1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全市纳入低保人数6.31万人,其中城镇1.46万人,农村4.85万人。全市拥有福利院7个,福利院床位528张,收养人数308人。敬老院113个,床位3357张,收养人数2265人。儿童福利院1个,床位120张,收养人数85人。福利企业15家,招收残疾职工157人。全年离婚夫妇2860对。

十二、资源与环境

耕地资源继续减少。年末耕地总资源401.35万亩。全年国家建设占用耕地7223亩,其他建设占用耕地1.69万亩,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7239亩。土地整理开发补充耕地4289亩,园地改耕地3891亩。全年净减少耕地2.83万亩。

水资源供求关系紧张。全年降水量1476.3毫米,比历年平均降雨量减少33%。主要江河总体水质良好,但流量明显减少。水力资源蕴藏量158万千瓦,可供开发水力资源达115万千瓦。

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矿种62种,储量居全省前三位的矿种有15种。主要矿种有石灰石、耐火粘土、硅灰石、冰洲石、滑石、硼砂、硫铁矿、锰矿等。

旅游资源丰富。清远的旅游资源以高山峡谷、湖泊温泉等生态资源,以及风景名胜和豪放古朴的壮瑶少数民族风情为主。主要景区有:飞霞风景名胜区;清新温矿泉(4A级)、笔架山漂流、黄藤峡漂流;英德宝晶宫、茶趣园、通天洞;英西峰林、彭家祠、英西暗河漂流、桃花湖;广东第一峰、连州地下河及湟川三峡、连山大旭山瀑布群、连南瑶族篝火晚会、连山壮族风情等,构成了清远旅游五大“热线”品牌。

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加大。当年造林面积17.51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面积4.1万亩,比上年增加3.2万亩,增长3.7倍。迹地更新面积为22.49万亩,比上年增加5.7万亩,增长33.6%;封山育林面积为581.09万亩,比上年减少9.9万亩,减少1.7%;当年苗木产量为4685.4万株,比上年增加4415万株,增长16倍;幼林抚育面积为49.7万亩,比上年增加1.1万亩,增长26.9%;成林抚育面积为71.1万亩,比上年增加36.6万亩,增长1.1倍。年末森林覆盖面积127.6万公顷,生态公益林面积5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6.8%。

生物资源丰富。形成了以森林为主体的动植物共生竞长的生态系统,构成了我国南方珍稀动植物的物种基因库。经鉴定的维管植物有270科,877属,2439种,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植物有银杏、桫椤、粗榧、观光楠木,以及药用植物三尖松、喜树等。动物有短尾猴、穿山甲、小爪水獭、大灵猫、林麝、毛冠鹿、门羚、白鹇、蛤蚧、虎汶蛙等。

环境保护工作有所加强。全市空气质量和水源质量良好,城市区域和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3.27%,上升0.2个百分点。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7.1%,上升5.9个百分点。市区大气吸入颗粒平均值0.058毫克/立方米,减少0.089毫克/立方米。市区二氧化硫年平均值0.043毫克/立方米,增加0.019毫克/立方米。市区二氧化氮年平均值0.037毫克/立方米,增加0.009毫克/立方米。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水域功能区达标率100%。交界水域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4.9分贝,上升1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7.3分贝,上升0.9分贝。

能源消耗增长加快,电力消费效率有所下降。2004年,随着工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原煤、燃料油、电力等能源消耗的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2.94亿千瓦时,比上年净增10.99亿千瓦时,增长34.4%。其中工业用电量30.38亿千瓦时,净增8.92亿千瓦时,增长41.6%。第三产业用电量5.82亿千瓦时,净增1.09亿千瓦时,增长22.9%。2004年每亿元GDP耗电1730万千瓦时,比上年净增107万千瓦时。电力消费弹性系数1.755。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本地生产总值以及各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各项指标对比均使用可比口径。

附表:

2004年价格变动情况(表1)

指  标

上涨%

指  标

上涨%

一、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3.0

二、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

1.8

1.食品

8.2

1.食品类

8.5

#粮食

21.5

2.饮料、烟酒类

-0.1

2.烟酒及用品

0.1

3.纺织品类

-1.4

3.衣着

-1.3

4.家电及音像器材类

-6.2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3.7

5.日用品类

-1.4

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0.1

6.交通、通信用品类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