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得到加强。全年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5.12亿元,基础产业完成投资14.06亿元,原材料项目完成投资30.89亿元,能源项目完成投资19.77亿元。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48亿元,增长15.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7%。其中城镇以上消费品零售额73.27亿元,增长13.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7.21亿元,增长17.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94.65亿元,增长16.3%;餐饮业零售额15.67亿元,增长12.0%。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食品饮料烟酒商品零售额3517万元,增长52.0%;服装鞋帽商品零售额1031万元,增长33.4%;家电音像制品零售额9035万元,增长2.52倍;石油及制品销售额15.48亿元,增长77.3%;机电类商品销售额2.41亿元,增长15.5。年末共有集市贸易市场235个,比上年末增加2个。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11.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3.0%。其中出口总额5.27亿美元,增长70.9%;进口额6.66亿美元,增长114.9%。贸易逆差1.39亿美元。 从类别看,一般贸易出口2.09亿美元,增长53.0%;加工贸易出口3.18亿美元,增长85.3%。从出口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出口4020万美元,增长25.3%;三资企业出口4.24亿美元,增长72.5%;私营企业出口5659万美元,增长127.9%。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10268万美元,增长120.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132万美元,增长283.3%;服装出口12909万美元,增长46.6%;鞋类、塑料制品、玩具等轻纺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74.8%、29.6%和23.9%。从出口市场看,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出口香港的贸易总额26844万美元、美国8558万美元、日本3814万美元、欧盟5772万美元,分别增长62.0%、100.7%、31.2%和160.8%。对欧盟、美国的出口增势强劲,增速均超过1倍以上。从香港、日本和欧盟的进口总额分别为8623万美元、5607万美元和13488万美元,分别增长30.6%、106.0%和109.9%。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较快。其中机电产品进口13689万美元,增长122.7%;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752万美元,增长304.1%。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项目156宗,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项目)137宗。合同外资5.36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8118万美元。外资主要来源于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马来西亚、澳门、美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实际投入外资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90%以上。新吸收外资有66%投向制造业。年末外商投资企业工商注册登记656户。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设施建设发展较快。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0439.6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13.3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4.912公里,增加20.647公里;省养公路2063.95公里,增加15.65公里;地方公路8260.8公里,增加177公里。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收入11.90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6554万元,增长16.7%;电信业务收入49073万元,增长9.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5.63万户,增加5.5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6.78万户,增加14万户。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达到13.42万户,增加7.96万户,增长1.46倍。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各景点接待游客755万人次,增长45.6%,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230.5万人次,增长67.9%。其中国际游客11.54万人次,下降10.0%,国内游客743.46万人次,增长47.1%。全年旅游总收入22.85亿元,增长46.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24.48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国税和地税总收入22.52亿元,增长26.2%。农业四税6337万元,增长12.7%。非税收入1.33亿元,增长41.4%。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77亿元,增长26.4%。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契税等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全市一般预算支出31.43亿元,增支3.21亿元,增长11.4%;其中,全年教育支出8.50亿元,增支4500万元;行政管理费支出3.60亿元,增支5830万元;农林水气象支出3.38亿元,增支755万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支出2.86亿元,增支4056万元;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01亿元,增支1512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58亿元,增支1531万元。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9.68亿元(存贷款余额为本币,下同),比上年末增长12.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5.29亿元,增长13.8%。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93.0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末增长8.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8.24亿元,下降4.1%;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9.01亿元,下降9.0%;中长期贷款余额73.84亿元,增长21.2%。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17.86亿元,增长23.0%。全年现金净投放45.06亿元,比上年多投放3.95亿元。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34亿元,比上年减少10.8%。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3.08亿元,减少11.9%;财产险保费收入1.26亿元,增长17.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42亿元,增长11.8%。其中,寿险业务给付6880万元,财产险赔款7327万元,分别增长23.3%和2.8%。综合赔付率26.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市职业技术学院招生2961人,在校生7885人,毕业生1266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118人,增长3.9%;在校生16546人,与上年基本持平;毕业生4469人,增长8.3%。全市技工学校招生2372人,增加208人;在校生5823人,增加1781人;毕业生1296人,减少684人。普通小学招生6.43万人,减少6457人;在校生42.52万人,减少1.12万人;毕业生7.46万人,减少1922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9.34万人,增加2324人;在校生26.23万人,增加9377人;毕业生77452人,增加317人。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97.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6%。幼儿园在园幼儿4.65万人。 年末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6362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26791人。全市专利申请218件,增长83.2%。其中发明10件,实用新型68件,外观设计140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 5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8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9 个,博物馆8 个。剧场、影剧院9个,电影放映单位9个,放映电影3881场次。图书馆藏书量81.05万册。广播电台1 座,电视台1 座,县级广播电视发射与转播台8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7%和96.7%。铺设光纤长度4108公里。全年出版报纸1200万份,各类期刊13种16万份,杂志40万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