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6 东莞市统计局

利用外资取得新成效。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383宗,下降17.92%;其中“三资”项目332宗,增长72.02%,利用外资项目向“三资”项目倾斜,而且单个项目的引资金额越来越大。合同规定外商投资额16.37亿美元,增长34.88%,其中“三资”项目10.50亿美元,增长77.2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不含对外借款)13.38亿美元,增长10.2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9.30亿美元,增长5.77%。年末对外借款余额4.06亿美元,比上年末下降17.92%。

旅游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热点。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15.89万人,比上年增长26.28%。其中外国游客10.96万人,比上年增长1.1倍;华侨1.14万人,增长4.7倍;港澳台同胞62.63万人,增长16.63%;国内游客141.16万人,比上年增长26.17%。来莞旅游的外国游客中,以日本人居多,达4.57万人,其次是美国人、法国人,分别达1.33、1.17万人。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64.01亿元,比年初新增191.43亿元,增长28.46%。其中,企业存款251.57亿元,比年初新增66.79亿元,增长36.1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3.75亿元,新增107.90亿元,增长25.34%。各项贷款余额442.74亿元,新增贷款59.83亿元,增长15.63%。其中短期贷款366.66亿元,新增33.12亿元,增长9.93%;中长期贷款15.53亿元,减少1.84亿元,下降1.58%。存贷差421.27亿元,比年初增长45.43%。贷款占存款的比率为51.24%,比年初下降5.77个百分点。全年货币净投放26.49亿元。全市信贷质量提高,年末逾期贷款比上年减少4.82%,当年新增贷款本金回收率为97.69%,利息回收率为95.68%。

保险事业兴旺发展。全年承保金额86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7%,&127;其中人身(寿)险承保额112.34亿元,增长1.36倍。全市保费收入9.44亿元,增长30.17%,其中人身(寿)险保费收入4.89亿元,比上年增长67.73%。赔款支出2.09亿元,增长6.01%,其中人身(寿)险支出1350万元,增长25.86%。

九、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技队伍规模扩大,科技综合实力增强。全市科学研究及开发机构32个,比上年增加8个;在岗职工428人,增加39人。其中政府部门属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5个,在岗职工235人。全市科研及开发机构的全年科研经费收入1701万元,进行24个研究课题。全市共有987个科技活动机构,比上年增加171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0.36万人,增长8.10%。科技队伍的壮大推动了全市的科技进步。全年共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8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全年三项专利申请受理量890件,比上年增加了165件;三项专利批准量709件,比上年增加了388件,增长1.2倍。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2项,技术合同金额3048万元,增长49.71%。

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实有高新技术企业39家,全年总产值(当年价)113.7亿元,比上年增长86.58%;技工贸总收入101.9亿元,增长80.10%;创汇5.96亿美元,增长近1倍。高新技术产品196个,比上年增加156个;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2.6亿元,增长67.15%。国家级火炬、星火计划项目11项,全年实现产值4.82亿元;省级火炬、星火计划项目19项,实现产值10.46亿元;市级火炬、星火计划项目4项,投资额3525万元。

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强。技术监督部门全年共监督检查企业1568家,查出有不合格产品的企业382家。共检验各种产品3457批次,其中合格2750批次,批次合格率为79.56%,比上年提高了4.03个百分点。

基础教育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年末有幼儿园(含学前班)328所,专任教师3247人,当年招生5.69万人,在校学生10.36万人。全市有小学575所,在校学生23.58万人,毕业2.9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9.8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8.25%。

高等、中等教育再上新台阶。1998年国家各大专院校在我市招生2347人,比上年增长6.92%;各中专学校招生2691人,增长28.69%。年末普通高等院校1所,专任教师125名,当年招生750人,在校学生2171人,毕业556人,比上年增长14.88%。普通中学69所,在校学生10.12万人,当年新入学3.64万人,毕业2.98万人。职业中学17所,在校学生1.85万人,当年招生0.73万人,毕业0.64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5所,招生1546人,在校学生4791人,毕业984人。成人高等教育学校2所,招生1399人,在校学生2821人,毕业608人。成人中等教育学校6所,当年招生1980人,在校学生5317人,毕业1278人。在校高中阶段教育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比例为1.1:1。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电影放映单位233个,比上年增加了4个,其中影剧院147座,增加了17座。文化事业机构12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26个,藏书106.3万册;博物馆3个,馆藏文物9679件。市级电视台1座,平均每周播出126小时电视节目;广播电台1座,平均每天播出18小时广播节目。全年各种图书出版10.97万册,各种杂志出版19.7万册。《东莞日报》出版印刷1930万印张,增长15.78%;发行1445万份,增长4.94%。文化表演艺术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7&127;月我市民间艺术团赴希腊伊奥亚尼纳国际民间艺术节,共成功演出16场;少儿舞蹈“春花烂漫”、“小猪选美”代表广东参加全国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欢乐的华夏娃”进京文艺演出活动。

卫生事业深入发展。1998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71个,工作人员830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139人,比上年增长13.62%;医生2955人,增长13.44%。年末拥有医院床位5892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人,每千人拥有床位4张。全年医疗卫生设备建设投入6874万元,各级医院建筑面积69.1万平方米,医院诊疗1555万人次。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1998年,我市运动员在国内外各项重大比赛中,有1人2次超(破)2项世界纪录,获得4个世界冠军,4个洲际赛冠军,28个全国冠军,87&127;个全省冠军。全市举办了2次市级运动会,参赛运动员1560人;举办10次镇区级运动会,参赛运动员15000人。年末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21万人。

十一、环境保护与市政建设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发展。全年废水排放量3.21亿吨,废水处理排放达标率65.3%。其中工业废水7989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46.1%,废水处理回用量982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808.9亿标准立方米,处理量748.5亿标准立方米,处理率为92.5%。全市进行环境监测的205家工业企业,工业废水处理率67.3%,比上年提高了11.0个百分点;工业废气净化处理率97.8%,比上年提高了16.7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1.4%,比上年提高了3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