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6 清远市统计局

全市财政用于医疗卫生事业支出4.4亿元,增长76%。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项目基本完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和社区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包括个体诊所)661个,其中医院33个、卫生院12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妇幼卫生保健站9个。卫生机构床位数756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241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3690人,注册护师、护士3769人。全年无偿献血23272人次,献血量5436升。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0座,举办各类运动会58次,参加运动员达24891人。在省级以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12枚,银牌15枚,铜牌16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33.1万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403.0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0万人,增长12.5‰。其中男性人口208.4万人,女性人口194.6万人。年出生人口5.6万人,人口出生率13.88‰。死亡人口3.5万人,死亡率8.79‰。全年常住人口365.87万人,比上年增加4.32万人。办理暂住人口22.3万人。

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27元,比上年增长12.6%。人均消费性支出8443元,其中食品支出3870元,市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5.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641元,增加3349元,增长16.5%。城镇居民现有住房总建筑面积人均28.5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81元,比上年增长9.2%。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人均支出3413元,增长8.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8.4%。农村居民现有住房总建筑面积人均26.98平方米。

全年组织农村劳动力输出13.4万人。全市新增就业岗位8.23万个。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6.7万人,增加1.2万人。其中制造业单位从业人员12.6万人,增加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128人,登记失业率2.71%。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4.8万人,增长13.6%;失业保险14.0万人,增5.88%;医疗保险21.2万人,增长14.6%;工伤保险23.3万人,增长21.1%;生育保险9.9万人,增长10.4%。

全市拥有福利院8个,福利院床位810张,收养人数197人。其中儿童福利院1个,床位120张。敬老院89个,床位3152张,收养人数2146人。全年离婚夫妇4244对,比上年上升31.4%。

十二、资源与环境

全市平均气温22.7℃,平均相对湿度67%,年日照总时数2009.0小时。年降水量1764.0毫米,比上年减少369毫米。主要江河流量明显减少,总体水质基本保持国家Ⅱ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在99%以上。全市空气质量良好。水力资源蕴藏量160.3万千瓦,可供开发水力资源达130.1万千瓦。

全市已发现矿种62种,储量居全省前三位的矿种有15种。主要矿种有石灰石、耐火粘土、硅灰石、冰洲石、滑石、硼砂、硫铁矿、锰矿等。

拥有以高山峡谷、湖泊温泉等生态资源,以及风景名胜和豪放古朴的壮瑶少数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以清新自然生态、飞霞名胜古迹、英德湖光山色、英西奇特峰林、连阳民族风情等为主的五大旅游新热线。

森林覆盖率达到68%,形成了以森林为主体的动植物共生竞长的生态系统,构成了我国南方珍稀动植物的物种基因库。经鉴定的维管植物有270科,877属,2439种,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植物有银杏、桫椤、粗榧、观光楠木,以及药用植物三尖松、喜树等。动物有短尾猴、穿山甲、小爪水獭、大灵猫、林麝、毛冠鹿、门羚、白鹇、蛤蚧、虎汶蛙等。

原煤、燃料油、电力等能源消耗增长较快。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7.7亿千瓦时,比上年净增17.6亿千瓦时,增长21.9%。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8亿千瓦时,增长11.4%;第二产业用电量78.7亿千瓦时,增长23.5%。二产中,工业用电量77.9亿千瓦时,净增14.7亿千瓦时,增长23.3%。第三产业用电量9.1亿千瓦时,增长17.6%。2007年每亿元GDP耗电1636万千瓦时,比上年少了218万千瓦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6.7%。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年快报数;(2)生产总值以及各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3)各项指标对比均使用可比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