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6 梅州市统计局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发展较快,邮政、通信业发展平稳。全年完成增加值26.38亿元,比上年增长5.1%。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43.4亿吨公里,增长10.7%,其中公路34.01亿吨公里,增长13.6%;完成旅客周转量46.3亿人公里,增长10.6%,其中公路42.45亿人公里,增长11.0%。

全市交通状况继续改善,交通运输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较为发达、多层次、多类型的立体交通网络。实现了市到县到乡镇公路水泥硬底化,基本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我市首条高速公路(梅揭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市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0654公里,增加137公里(含新建未经省验收的乡村公路等45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67.3公里。

邮政、电信业发展平稳。2003年邮电业务总量15.46亿元(可比价),减少2.9%。移动电话继续增加,年末移动电话用户已达86万户,增长11.7%。2003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5万门,增长6.5%,固定电话用户83.9万户,增长14.9%,其中市话35.8万户,增长18.2%,农话48.1万户,增长12.6%。电脑网络发展迅速,年末互连网用户超过9.8万户,增长32.4%。据市区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已拥有固定电话98户,移动电话102部,互联网用户10条。

六、国内贸易

国内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市场商品供应丰富。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61亿元,增长11.1%,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47.18亿元,增长13.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3.43亿元,增长10.5%,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0%。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为30.61亿元,减少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79.76亿元,增长8.6%,餐饮业零售额8.39亿元,增长14.5%。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市外贸出口恢复性大幅增长。全年出口总额20798万美元(海关数),增长30.7%,其中国有企业出口7547万美元,增长31.1%,“三资”企业出口6389万美元,增长13.9%,其他类型企业出口6862万美元,增长51.0%。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项目90个,金额197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5%,实际利用外资158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40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6%。

旅游业继续发展。年初虽受“非典”影响旅游业一度受挫,但下半年由于节日黄金周旅游以及国内自助游升温的带动,全市旅游业继续出现发展势头。据抽样调查测算,全市接待国内外旅客199.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1%。旅游总收入19.7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占全市GDP8.7%,其中,旅游创外汇收入10668万美元,旅游商品创汇占全市旅游创外汇收入86.2%。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稳定。200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8.94亿元,比年初增长22.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9.59亿元,比年初增长19.5%,增幅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14.43亿元,比年初增长12.2%。全年现金净回笼11.78亿元,比上年少回笼0.75亿元。

保险事业有较大发展。2003年财产、人寿保险费收入6.09亿元,增长24.5%,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52亿元,增长17.8%;人寿保险费收入4.57亿元,增长32.1%。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队伍加强,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03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自然和社会科学专业技术人员6.65万人,其中中级及以上2.15万人。2003年全市获市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40项,其中省级2项。全年全市申请专利123件,增长78%,当年授权74件,增长45%。

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3年普通高等教育当年实际招生人数3917人,在校学生10255人,毕业生2014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当年实际招生人数9825人,在校学生25168人,毕业生6297人;普通高中实际招生人数29242人,在校学生73943人,毕业生18886人;普通初中招生97987人,在校学生279855人,毕业生90053人;普通小学招生84877人,在校学生545772人,毕业生97079人;技工学校招生1916人,在校学生4414人,毕业生966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16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3541人。

文化事业繁荣。2003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9个、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8座、电视发射和转播台23座、卫星地球电视接收站604座,电影放映单位119个,全市电视覆盖率98%。全年出版报纸2593.84万份、各类期刊115.2万册。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共有病床7975张,平均每万人拥有病床16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4462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人。

体育事业进一步取得新成绩。我市运动员在参加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35块,其中:金牌16块,银牌7块,铜牌12块。全市各级组织举办县级及以上各种运动竞赛会9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1.2万人次。

十、人口、环境与人民生活

全市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抽样调查推算,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37‰,死亡率为5.32‰,自然增长率为5.05‰。公安部门统计户籍人口为490.60万人。

环保事业得到进一步加强和重视。年末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9个。设立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48个,面积13.62万公顷。当年动用环境污染防治资金4040万元。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7.0%,废气处理得到进一步重视。“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8422.60万元。

居民收入继续增长。据抽样调查,梅州市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674元,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4.7%;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3822元,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2.1%,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2689元,同比增长6.2%。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市区为41.4%,比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农村为45.5%,比上年降低1.2个百分点。2003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6.3亿元,比上年增长6.7%,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1864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67.56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186.16万平方米。

职工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28.8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9.1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0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2.19万人。